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人文社会科学年度学术热点中期研判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时间:2025-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9月18日,由《学术月刊》编辑部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年度学术热点中期研判座谈会”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会议由《学术月刊》金福林编审主持。来自理论媒体与学术期刊的主编与编辑二十余人参加本次座谈会。

梳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年度学术成果

据悉,由《学术月刊》发起评选发布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已经持续22年,为了办好此项学术评价活动,自2024年起,《学术月刊》立项开展半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热点文献调研活动,主要选取国内二次转载媒体如《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等综合性学术期刊作为样本刊。今年扩大调研样本刊范围,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炼人文社会科学各主干学科研究成果较集中的议题。本次座谈会邀请理论媒体专家为热点的研判和完善提供宝贵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出版和传播。

《学术月刊》副总编辑盛丹艳介绍了本次半年度人文社科主干学科研究热点的调研情况,提出本次调研样本刊增至25种刊物,其中文摘4种、综合刊9种和专业刊12种,调研统计的文章3550篇,涵盖哲学、经济学、文学、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七大学科,根据统计数据并结合文章主题和内容,每个学科提炼概括了10个热点条目,共计70条,最后形成包括学术热点简目、分类样本刊文章篇数统计表和热点调研报告在内的总体报告,约28000余字。

与会专家围绕各学科热点条目、上半年重要学术议题、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等发表了真知灼见。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总编洪庆明认为,“十大学术热点”评选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动员机制,学术热点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也与社会的发展方向紧密相连。上海财经大学期刊社社长郑春荣认为,学术热点的评选体现了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和国家战略的有机结合。《社会科学文摘》执行主编盛垒补充提出了可供关注的热点议题,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就业、共同富裕等问题。《法学》副主编姜涛提出,热点要体现各学科共同的内容,如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等议题值得关注。《社会》编辑部主任田青认为评选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梳理、总结和引领的作用,应兼顾问题的重要性和学科交叉性。

《解放日报》理论工作室主编王珍提出学术和热点是活动的两个重要着力点,学科发展具有交叉趋势,很多学术问题具有社会性。《文汇报》理论评论部主任杨逸淇提出,学术热点评选活动可适当引入大众媒体,以提高影响力和关注力,同时要关注新兴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报》副主编徐美芳介绍了报纸关注的热点议题,指出学术热点和社会热点的异同,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提出期望。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鲍静也谈到学术热点和社会热点的结合,关于重大时间节点的研究议题等需要充分的学术支撑。上海人民出版社政治与理论读物编辑中心总监李莹结合十大学术热点研究报告的出版,提出要做好学术传播和学术转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主任沈丽飞提出,可关注法学的数字法治研究、教育法典以及在立法和法典化引导下的议题等。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编辑刘念认为,需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消费与投资等议题;编辑姚聪聪提出了具有标识性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哲学社会科学的数智化研究等热点议题。

共同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进步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是由《学术月刊》编辑部最初发起于2003年,后联合《光明日报》理论部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共同举办的年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活动,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22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主办方表示,22年来,评选方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三条界定“学术热点”的基本原则:(1)本年度相对比较集中探讨的前沿性学术问题;(2)对未来学术研究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前瞻性的学术问题;(3)具有一定公众关注度的学术问题。

作为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成果的集结、延展和深化,自2015年开始每年编纂出版一册相应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集中篇幅对年度评选出的十大学术热点进行深度的资料挖掘与整理,以清晰展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主流轨迹。除了设置“入选理由”“专家点评”“重要文献链接”和“重要学术会议”等内容之外,还围绕每一学术热点增设“代表性文献摘编”,概要呈现学术界围绕该学术热点所发表的重要学术观点。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