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遵循。方向是行动的指南,立场是改革的根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首在把准方向盘。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改革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稳步推进。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到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等各个方面,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政治保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定海神针”作用。要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当促进派、又当实干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坚强堡垒。
注重创新驱动,激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内生动力。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动力。必须将创新精神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破除制约文化创新发展的壁垒。创新是在“守正”根基上的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是对发展规律和竞争格局的洞察和突破,是转换增长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用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领域的新趋势新变化,要与时俱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等文化改革的新任务和新举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握创新发展的实践要求,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改革措施,争取形成更多突破性成果。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协同配套。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工作方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又涉及微观运行机制创新;既要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相衔接,又要充分体现文化领域改革特殊要求,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的整体联动、优化创新,才能确保改革有力有序、行稳致远。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将系统观念贯穿始终,通过抓重点带全面、抓条线带整体,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大合力。要坚持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把握好物质和精神、传统和现代、事业和产业、文化和旅游、自立和互鉴、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推动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为经济、产业和产品等注入更多文化内涵。通过系统推进,提高改革的全面、整体、协同效应,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走深走实,确保改革的实效性。
聚焦核心环节,突破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难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除了坚持系统观念外,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理顺内外部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深化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打破地区分割、行业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和改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等。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准确把握实践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开创新时代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本文为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地区高校《文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20240100096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