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第十一届泰山文明论坛暨山东社会科学院泰山学者论坛在济南举行

时间:2025-09-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清俐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李峻岭 张恒)9月20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荀子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一届泰山文明论坛暨山东社会科学院泰山学者论坛“新荀学:理念、范式与方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国栋在致辞中提出,“新荀学”的提出,旨在立足新理念、新范式与新方法,以当代问题意识激活荀子思想,推动其与现代社会、全球视野和多元学术的对话,探索儒家思想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国内顶尖学者的智慧,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重新解读荀子思想,系统挖掘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实践意义,通过凝练新理念、构建新范式、探索新方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主旨演讲阶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楷将康德伦理学的自律概念与荀子“心”“义”对勘,以证成荀子伦理学的道德自律。他深入分析并正面回应了荀子道德自律说所可能遭遇到的种种理论质疑,进而探讨了以荀子为进路,如何会通康德、超越康德,从而建构健全的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理论可能。

山东大学教授黄玉顺认为,如何看待孟荀是儒学复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际,荀学的复兴乃是伴随着儒学的现代复兴而来的,所以孟学并未因此而衰退,这就意味着必须整合孟荀,而整合的前提是根据现代价值来分别对孟荀思想加以“损益”。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路德斌提出以“材朴论”与“辨义论”重新奠基荀学人性论。作为荀学人性论的形而上学基础,“材朴论”和“辨义论”的出场,在彻底解构宋明以来捆缚荀子达千年之久的传统观念的同时,助推形成并确立关于荀子哲学的新共识。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林桂臻认为,荀子所言的“性”应被理解为与现代术语“本能”类似的概念,即人生而具有的、不可学、不可事的“本始材朴”之本有机能。荀子所言的“性”与社会秩序评议的善恶没有包含隶属关系,属于接近今日生物学的命题。

会议设四场分组讨论,学者围绕荀子哲学思想、礼乐思想、政治思想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展现出新荀学研究的多元路径与创新活力。

与会学者表示,本次研讨会系统梳理了荀子思想的核心要义与方法论新变,拓宽了新荀学的问题域与理论边界,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儒学国际话语权具有积极意义。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将继续深化泰山文明论坛平台建设,持续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注入学术动能。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