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守正创新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积极答好两道“融合命题”,让文化在融合发展中焕发出更为强大的感染力。
以文化与科技的同频共振推动答好第一道“融合命题”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新引擎,文化则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深厚的价值内核,二者呈现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深刻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文化和科技融合,极大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使文化产品更具创新力、吸引力,也使高科技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湖南正从多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让传统文化实现“数字新生”。布局建设一批科研应用平台。通过采取央地协同、省部共建、校企合作等方式,推进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健全文化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机制,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开展科研攻关,实施算力网络构建、超高清视频算法等“十大技术攻关项目”,自主GPU、4K/8K超高清视频解码芯片、音视频多媒体垂类大模型等实现技术突破,数字内容生产工具软件产品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用户超15亿。研发应用“数字焕活”等技术,开发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上线3个月完成1.4万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
二是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培育音视频、动漫游戏等文化和科技融合特点明显的细分产业,促进文化业态的改造提升。例如,推动音视频产业“自主标准+国产设备+优质内容”模式的发展,将打造“永不落幕”的音视频装备展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大力推动。2024年,全省音视频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突破2827.6亿元,同比增长9.7%。动漫游戏方面,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与国防科大共建马栏山视频超算平台,渲染效率大幅提高,吸引了一大批动漫游戏企业在园区集聚。
三是打破文化数据孤岛,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生态。以往,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数据壁垒问题,这种孤岛效应制约着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效能。早在2022年,湖南大数据交易所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上线运行,打通了文化数据从归集、加工、交易到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依托“云上潇湘”数字文化平台,湖南广电对《还珠格格》《雍正王朝》等经典影视IP进行数字化修复,并实行开放共享。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马栏山园区累计实现规上企业营收超2900亿元。
四是科技赋能文化表达,创新传播方式。文化传播如何突破传统桎梏,实现更广泛的受众覆盖?湖南坚持“导向是命门、内容是灵魂、传播方式是翅膀”理念,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文化表达的新路径。比如湖南日报社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创新,储备了基于大模型的超级数智传播平台、新湖南“智眸”内容安全智能风控平台等重点项目。新湖南“智眸”内容安全智能风控平台除全面覆盖湖南日报社自有媒体矩阵外,还在湖南省多家政企单位和高校应用,同时广泛赋能湖南69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践表明,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翅膀”。
五是强化科技伦理与文化价值的双轮驱动。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过程中,必须警惕“唯技术论”倾向,打破所谓的“技术封建主义”。科技赋能文化,不能忽视文化的核心价值,而是要更好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在融合实践中实现科技与文化价值的双轮驱动。湖南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有关国企打造“文枢智能体”,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基层生动实践有机结合,更广泛、深刻梳理全省乃至全国某一专题的历史与现状,并加以综合提炼,极大提升了智库研究效率。这种“技术为体、人文为魂”的路径,启示我们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将科技进步与文化价值引领有机结合,避免技术发展对文化内涵的消解。
以文化与旅游的共生共荣推动答好第二道“融合命题”
在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社会的灵魂根基,应通过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其内在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南正以跨界思维为利刃,披荆斩棘,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培育“文化+旅游”新消费场景,推进跨界融合,激发市场活力。比如长沙文和友以一种独特方式诠释了“文化+旅游”的魅力。它通过复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井场景,将餐饮空间升华为一个充满怀旧气息的文化IP。在这里,老式的街道、斑驳的墙壁、复古的招牌和各色美食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这表明,文化消费新场景的核心在于跨界融合。只有打破行业界限,让文化和旅游、商业等元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激发市场的无限活力。
二是健全要素融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文化产业的发展犹如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则是推动巨轮前进的强大动力。湖南积极构建、健全要素融合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比如,在资本投入方面,总规模达3000亿元的湖南省金芙蓉产业引导基金专设文化和科技融合子基金,主要投资于文化产业,重点投向“文化+旅游”等前沿领域。
三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释放要素活力。湖南通过完善机制,让资本、技术、人才等在文化产业领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凝聚发展合力。比如,湖南广电打造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越南成功落地。该节目凭借独特的形式、精彩的表演内容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深受当地观众喜爱。又如,中联重科将工程机械文化与共建“一带一路”紧密结合,举办海外客户探访湖南博物院、太平老街、火宫殿等活动。当海外客户走进湖南博物院,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文明成就时,他们对中国制造的认知不再仅仅停留在产品本身,而是更深入到文化层面,有力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共生共荣。
湖南破解两道“融合命题”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应该始终做到“两突出一坚持”:突出价值引领,实现导向、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展现守正创新的辩证逻辑;突出市场逻辑,激活文化资源,实现价值转化,让文化资源在市场中焕发新生;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文化、科技、旅游、产业、金融等多维度因素,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未来,我们还须进一步健全政策协同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湖南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院长(副主任)。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增强湖南文化软实力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24ZWA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