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和政府”,是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的“中枢和引擎”。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保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运行体制机制。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一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把讲政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二是健全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刻领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推进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投资、消费、环保等政策协同发力,形成目标一致、步调统一的政策合力。三是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抓改革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不断优化“放得活”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放得活,靠市场,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加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一体推动与市场准入相关的审批体制、投资体制、监管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的改革,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权责清晰、平等竞争、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二是放低区域壁垒。全面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类歧视性、隐蔽性的准入壁垒,积极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建立跨区域政策协调机制,着力破除“内卷式”竞争,确保各类经营主体能够公平、充分地参与竞争。三是放开要素流动。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攻坚,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减少政府对要素流动和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打破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属地化”“部门化”管理壁垒,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不断健全“管得住”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管得住”,靠政府,即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是强化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突出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强化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推进铁路、水利、能源、电信、交通、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有效限制定价中的垄断性行为。二是管好重要环节。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不断提升市场运行的效率。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健全要素和权益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有效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健全经济社会重大风险的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市场监管,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有效提升市场运行的稳定性。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府主责”,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持续打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持续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