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顾益康:发展来料加工业政府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时间:2016-08-01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顾益康

“发展来料加工业,政府怎么重视都不过分”——访“三农”专家、浙江省政府咨询委三农部部长顾益康

新华社杭州7月30日电(记者谢云挺)“来料加工业是一个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积德的产业,尤其对农村山区困难群体的就业增收和精准脱贫意义重大,政府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近日,“三农”专家、浙江省政府咨询委三农部部长顾益康对记者表示,他们调研丽水来料加工业发现,丽水对待来料加工业,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税少而不扶,取得扶贫显著成效的做法值得重视和借鉴。

丽水发展来料加工业扶贫成效显著

来料加工是指委托方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或半成品以及包装物料等,必要时也提供一定的设备,通过经纪人带回农村,由加工户按委托方要求的质量、规格和款式进行加工装配,完成后运交对方,加工户赚取加工费用的一种近乎“无门槛、零成本”的生产组织模式。

顾益康说,这种劳动密集型、生态环保型、灵活就业型、大众普惠型的产业,虽然层次并不“高大上”,但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库区移民和下山脱贫农户、略高于4600元的易返贫低收入家庭以及残疾人、智障人等农村困难群体增收效果特别突出。

“10多年来,丽水市来料加工业从无到有,相关产业从小到大。来料加工费从2004年的0.6亿元大幅增加到了2015年的近20亿元,业务遍及全市9个县(市、区)、173个乡镇、2297个村。使得一批难以外出的山区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取得劳务收入。” 顾益康说,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细碎化’的农村劳动力红利,而且,有助于劳动密集型、生态环保型轻工产业的转型发展与区域布局优化。

据了解,目前,丽水来料加工的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8.35万人发展到了2015年的20.05万人;一级经纪人数量从2005年的592人增加到了2015年的2015人。形成了庆元围巾加工基地,龙泉家居服饰加工基地,莲都饰品加工基地,松阳、遂昌服装加工基地,景宁、缙云、青田、云和鞋帮加工基地等五大来料加工特色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丽水市县各级妇联将来料加工作为农村留守妇女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打造‘巧手丽人’来料加工区域品牌在业内已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顾益康说,丽水市通过发展来料加工业,不仅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通过经纪人创业创富带动山区农村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就业增收的发展道路,也为全国其他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扶贫模式和示范样板。

发展来料加工对扶贫的“三大意义”

顾益康说,这次是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同组织调研。他们认为,从丽水市长期以来的扶贫实践看,来料加工作为一种扶贫产业,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扶贫上的精准性、环境上的可持续性,能够同时实现扶贫和各参与方共赢的多重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是提供了一种脱贫奔小康重要模式。顾益康说,来料加工一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二有扶贫上的精准性。三有环境上的可持续性。“来料加工是一种轻资产模式,它对政府和经纪人的成本投入需求较少,对加工者近乎‘无门槛、零成本’,对带动农村困难群体增收效果特别突出。” 顾益康说,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只有物理形态上的变化,而基本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一般没有污染或极少有污染,因而是生态环保型的产业,完全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可持续性。

二是精准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就业增收难题。它对于五类特殊群体脱贫致富的作用尤其明显。一是家有老弱病残或入学儿童需要照顾而难以脱身的农村留守妇女,较好地解决了“钱袋”与“后代”兼顾难题;二是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下山脱贫、库区或地质灾害点搬迁移民群体。三是略高于4600元的易返贫低收入家庭群体;四是具有部分动手能力的残疾人和智障人群体;五是身体条件较差难以胜任其它工作的留守老人群体。

“这五类群体之所以特殊,因为他们是最低收入群体,是整个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也是就业增收最为困难的群体。” 顾益康说,一年几千元来料加工费收入,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小数目,但对于现金收入来源十分有限的这些群体来说,却无疑是十分宝贵的。可以说,来料加工产业是为这五类特殊群体就业增收量身定做的产业,扶贫对象精准,脱贫效果精准。

三是提高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上地位。来料加工业发展可以解决留守妇女创业就业这一难题,提高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有力地促进了妇女发展。目前,在丽水农村一些留守妇女很有地位,原因在于她们在做来料加工,口袋里有了钱。“曾有一位参与来料加工的老奶奶自豪地说,她做加工拿到2元加工费就给孙子买苹果吃,赚20元加工费就给孙子买牛奶喝。”

“政府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来料加工业是一个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积德的产业,是助推农村特困群体脱贫奔的好抓手、好载体。” 顾益康认为,政府对其无论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并提出进一步支持来料加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把来料加工业作为困难群体脱贫奔小康的重要抓手。“我们应该纠正社会上出现的来料加工业层次太低,浙江不应该再提倡甚至应该淘汰的认识和做法。” 顾益康说,从丽水实践来看,来料加工业在农民增收“新三宝”(农家乐民宿、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中覆盖面最广、带动力最强、就业增收效果最明显。这充分说明来料加工业是一个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积德的产业。建议省市县各级政府都要继续把促进来料加工业发展作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特别是特困群体精准脱贫奔小康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和工作推动力度。

二是大力促进来料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当前来料加工业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挑战。从丽水调研的结果来看,已出现了一些转型发展的好典型、新趋势。比如,经纪人身份发生转变,许多来料集中加工点注册为来料加工有限公司,出现了从经纪人向企业主,个体户向企业,“经纪型”向“生产型”、“生产经营型”、“创意营销型”等层次转变。还有,出现了加工手段发生转变。从传统的、简单的纯手工操作向机器化、流水线加工转变。以及加工场所转变和业务来源发生转变等。建议省有关部门要从解决特困群体脱贫奔小康的高度,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来推动和促进来料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给来料加工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把发展来料加工作为留住生态环保型、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的重要举措。顾益康认为,来料加工看起来虽然很“土”、很不起眼,却是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传统轻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浙江省出现了向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较低的江西、安徽等省份甚至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趋势。这种生态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灵活就业型、大众普惠型的来料加工产业从发达地区城镇向欠发达农村转移,对于浙江省加快“腾笼换鸟”、“空间换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也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这种产业转移起到了‘一石多鸟’的多重作用。我们认为,产业转型升级不能搞一刀切,并不意味着淘汰所有传统产业,全部发展新兴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要求产业发展存在多层次性。”顾益康建议,要把引导和促进发达地区城镇的这种劳动密集型、生态环保型轻工产业和来料加工产业向丽水这样的山区转移作为我省山海协作和结对扶贫的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政策上的支持和推动。同时,像丽水这样的山区也要积极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生态环保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上不仅要关注“高大上”产业,也要大力引进适合发展来料加工的“小而美”产业。

(来源:新华社,2016年7月31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