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金融智库构建起学术交流高地

时间:2020-04-2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杜晨薇

本报记者 杜晨薇

外滩不仅是金融机构集聚、金融文化底蕴深厚的高地,长期以来也是金融最前沿、最具活力的学术研讨、行业交流、信息发布首选地。近年来,汇聚于此的行业智库与专业活动接连不断,“外滩金融”的品牌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也持续提升。

2019年,唯一的国家级金融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驻沪机构——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正式落地,成为继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清华五道口学院之后,黄浦区金融学术领域的又一重要支撑力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告诉记者,一个现代的金融中心,同时也一定是智力高度集中的区域,具体表现就是金融智库的高度集中。金融智库之于一个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往往发挥着多种功能。其中,首要功能是为当地政府发展金融提供有深度的、有前瞻性的、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其次是发挥引领舆论的功能,也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引导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再次是发挥沟通海内外的功能,即引进国外的高智力。

而今,通过智库专家与专业金融机构的高频联动,黄浦区为推进产学研联合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智库的“智力溢出”效应也正在逐步惠及区域的金融人才,逐步构建起以智库理论创新为核心的学术交流高地、金融知识服务、金融人才服务的多维生态。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海明告诉记者,以研究院为例,作为一家致力于新金融和国际金融领域政策研究的专业智库,研究院立足黄浦、面向世界,近年来在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自2017年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联合由其发起的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持续组织监管机构、专家学者、行业头部机构赴美考察,与旧金山联储、IMF以及美国当地金融机构深入对话。2018年起,受时任IMF总裁拉加德邀请,研究院连续两年组织考察团赴华盛顿与IMF专家进行为期一天的闭门交流,深入研讨数字货币、数据隐私保护、普惠金融等前沿议题。这是IMF史上首次就特定行业主题进行大规模的专业研讨,也是中国经验首次走入IMF,开启了金融科技最高层次专家对话,成为中美在金融科技领域交流的典范。

另一方面,自2009年“外滩金融集聚带”诞生以来,黄浦区已发展成为上海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聚集了大量的顶尖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为研究院组织高质量的研究与研讨提供了极佳的土壤和氛围。自成立迄今,研究院结合CF40专家资源与黄浦区金融机构、要素市场资源组织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领域覆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资产管理、金融科技等。今年2月14日以来,研究院组织专家就疫情背景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召开线上闭门研讨会,并将专家的真知灼见形成决策参考。

王海明表示:“过去9年中,我们见证了黄浦区金融生态的发展和变化,深刻感受到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作为功能性机构在整个生态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黄浦区政府从创立之初就对研究院给予了各项支持,双方在9年时间里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成就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今天的发展,让黄浦成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机构共同探讨创新、发展等重要问题的一块高地。”

在不断集聚金融智库和顶尖人才的同时,黄浦区还积极支持举办金融领域重大行业活动。去年10月,首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召开,突出“非官方”“国际化”“专业化”定位,聚焦金融开放、金融科技、财富管理等专业化议题。为期3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120家金融机构的700余位嘉宾出席,其中约42%的参会机构为外方机构。今年,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届由支付宝、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全球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落户外滩。黄浦正式形成全球金融“嘉年华”,全年不间断地为金融领域的国际化、专业化学术研讨与行业交流提供开放、广阔、高水平的平台。

王海明认为,这恰恰展现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背景下的多元化与包容开放性。对于黄浦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下一步发展,他建议,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外滩金融峰会,强化“外滩金融峰会”国际影响力。“通过外滩金融峰会,全球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齐聚外滩,不仅能够加深境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外滩金融发展水平的认识,提升外滩金融的国际影响力,还能在高水平的思想碰撞之中产生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形成成果和政策建议,为黄浦区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中国金融发展贡献智慧。”

同时,优化金融综合配套服务,持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在金融生态建设过程中,完善法律制度是改进金融生态的重中之重。完善的金融法制体系为金融活动主体创设行为规则,保障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服务的对象将来自全球,而完善的金融法治环境将为世界展现老外滩的新风貌。黄浦区应当实现辖区内金融司法和仲裁机制对标国际一流,建立公平、公正、高效的金融纠纷审理、仲裁机制,强化金融法治保障。”

此外,人才是持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金融业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人才要求门类多、能力强,因此提高辖区内金融人才数量和质量,是提升黄浦区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一方面,黄浦区可以鼓励辖区内金融机构引进和培育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黄浦区亦可以加强同上海乃至海内外各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王海明说。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