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2022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

时间:2022-01-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清俐 刘芹

1月22日,“《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会暨2022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南开封成功举办。来自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社科联、科学出版社、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南大学等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论坛开幕式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桓占伟主持。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君健,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何秀敏,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先后致辞。

孙君健表示,《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是河南大学黄河研究的又一力作,他对研究团队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河南大学以位于黄河岸边的独特区位优势,长期致力于黄河与黄河文明的研究,组建了“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并获批“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本次《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的发布,是河南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成果和具体举措,将会提升河南大学服务社会能力,扩大河南大学在黄河学研究中的影响力。围绕黄河国家战略的重大问题,河南大学每年都将推出一期《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努力把黄河文明和“黄河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有效推进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何秀敏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期,这次《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的出版,为河南大学的黄河学研究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何秀敏又以三个词概括了该书出版的意义:一是恰逢其时,二是勇于担当,三是久久为功。最后,何秀敏希望河南大学继续发挥科研优势,协同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攻关,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撑,省教育厅将会为其提供好保障,切实形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工作合力。

李庚香代表河南省社科联,向《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会暨2022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新书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非常及时,意义重大,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学术工作,充分发挥了智库功能。在河南大学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强力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的新形势下,期待河南大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更出色的表现。

开幕式后,举行了《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2021)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发布仪式,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苗长虹教授主持。

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侯俊琳对《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2021)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期待继续与黄河文明中心合作,共同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把《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做成品牌出版物,为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论坛随后发布了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2021)》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赵建吉教授代表研究团队作《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发布报告。《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黄河保护与发展报告》系列报告的2021年度报告。该报告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基于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形成了战略篇、生态篇、经济篇、文化篇等4篇25个章节构成的总体架构。该报告以自然黄河流域范围为基础,充分考虑保持黄河流域空间单元的完整性、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的关联性,在地市尺度上将黄河流域的空间范围界定为48个直接流经城市和34个扩展和关联城市。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12345”战略,“1”即一河,聚焦“幸福河”这一总目标;“2”即两区,流域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多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示范区;“3”即三带,美丽生态带、活力经济带、魅力文化带;“4”即四优先,生态优先、民生优先、科教优先、民族和贫困地区优先;“5”即五战略支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战略、黄河水沙关系协调战略、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战略、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战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报告认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强度大;流域生态系统类型以草地为主,耕地和荒漠生态系统变化较大;PM2.5分布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关系;三生空间剧烈变动,生活空间持续扩大。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报告认为黄河流域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占北方经济的“半壁江山”;重化工业化特征明显,资源能源型行业占比较高;创新投入及产出不足,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规模效率影响综合效率,不同类型及不同发展阶段城市转型效率不一;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不同城市群内部均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报告认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源头,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魂”之所附。黄河文化蕴含五大时代价值,即黄河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黄河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载体、黄河文化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与智慧、黄河文化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维系国家统一的精神文化支柱、黄河文化可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经验。提出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四大战略及十大工程,四大战略即打造集中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文化带、创新性构建中国特色的黄河文化价值体系、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进行活化保护、融合性发展黄河流域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业。十大工程即黄河流域重大考古遗址的保护修复工程、黄河文化综合展示工程、黄河流域古城古镇古村保护工程、黄河流域多民族交融国家示范工程、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融合工程、黄河文化典籍整理工程、黄河流域古都复兴工程、黄河文化品牌打造工程、黄河文化国际化传播工程、设立黄河文化研究重大科技专项。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即加快打造黄河生态文化经济带,构建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发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引领作用,强化跨界区域合作,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报告的发布将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赵宏波代表研究团队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发布报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7-2020)》,研究依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与理论基础,从新发展理念和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多尺度、多维度和多源数据相结合,研究结果显示:2017-2020年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生态等不同维度高质量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黄河战略提出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最快, 政策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省域层面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在逐年提升,但省域间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地市层面青岛、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居引领地位,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城市生态维度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在经济维度高质量发展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未来需加强省际交界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搭建学术平台

新年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家涛主持。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局长、研究员连煜,以“强化流域生态保护引领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夏成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展、特征及评价”为主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勇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为主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金凤君以“黄河流域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思考”为主题;苗长虹以“打造中部地区和黄河流域重要增长极: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汇报。

黄河国家战略新年论坛是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发起并主办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今年是论坛的第1届,论坛目标是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努力打造该领域新年学术第一会。2022年新年论坛是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协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刘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