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论坛举行

时间:2023-05-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4月29日,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前沿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与会学者聚焦跨学科视域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空间的拓展,积极探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与同源学科之间的学理联系与交叉融合路径,共同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守正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外语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发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促进文化传播、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新文科背景下推动外国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在实践上要求推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有效对接,积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于数字人文之于人文学术研究的作用和意义,西方学者无疑走在我们前面,并率先发表著述,其中美国比较文学学者凯瑟琳·海尔斯(N. Ketherine Hayles)的著作《我们如何思维:数字媒体与当代技术创新》(How We Think: Digital Media and Contemporary Technogenesis, 2012)同时具有理论的引领性和实际操作的价值,书中专门讨论了在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内广为人们谈论的“远读”(distant reading)方法及策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宁指出,“远读”作为美国意大利裔比较文学学者佛朗哥·莫瑞提(Franco Moretti)针对长期以来占据文学批评和研究界的“细读”方法提出的一种反向但却十分有效的阅读策略,主张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远距离地阅读世界文学作品,并在世界小说方面得到了实验支撑。王宁认为,莫瑞提的这种具有原创意义的方法论革命标志着一种人文学术研究范式的诞生。但这种方法也不无其局限性,“远读”作为对“细读”的一种反拨,同时也应该与后者相结合才更为有效。

作为媒介融合的新兴叙事形式,跨媒介叙事远远超越了传统文学叙事范畴,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焦点论题。在跨媒介叙事视阈中,叙事与媒介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内在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尚必武指出,在向美国学界传播与推介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时,西摩·查特曼转述了克劳德·布雷蒙关于叙事信息可以独立于其所伴生的技术、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种媒介而不改其基本特质的观点,并据此声称故事可以独立于任何媒介。查特曼对布雷蒙割裂叙事与媒介之间内在关系的做法,一方面固然是在为结构主义叙事学之于叙事普遍结构探寻的合法性作出辩护,但另一方面无疑又揭示了结构主义叙事学具有媒介盲视的缺憾。通过引入梅尔·斯滕伯格的修辞-功能叙事理论,尚必武认为,在故事的跨媒介讲述这一议题上,媒介传递的讯息影响了叙事性。

数字人文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的“人文计算”,是以数字技术为背景、方法和论据的人文研究,是以人文问题为出发点的数字化发现、呈现和解决方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聘教授生安锋指出,数字人文有效打破学科与方法壁垒,将人文研究与自然科学的创新性技术进行有效衔接,是大文科视野下人文、艺术、社科、教育、传播,乃至更大范围学科所共享的实践与应用。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文科可以为数字人文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南与培养目标,数字人文可以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教学实践内容与具体研究方法,二者应彼此借力、协同发展,协同推进传统文科的转型提升,将进一步促进人文学科各个领域的发展与繁荣。

文学人类学被理解为以人类学视野思考和研究文学的比较文学研究流派,是20世纪比较文学领域催生出的跨学科研究。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人类学研究者始终坚持“世界性”与“中国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从西方引入的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吸收与改造,使其能被灵活运用到本土问题的研究上来。以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梳理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永平指出,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体现着其与中国文化、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从理论创新方面来看,文学人类学的中国话语建设主要集中在早期经典重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学民族志研究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等四个方面;从研究方法的开拓来看,中国文学人类学的贡献集中在“四种证据法”“N 重证据”等跨学科方法上。

情感作为人为实现自我保护而存在的中介或功能,具有符号的特征。但对情感的分类是极其复杂的,至今没有一种理论将情感纳入一个方便记忆方便归类的体系之中。格雷马斯为情感建立模态的尝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把情感模态描述得比较复杂,且没有建立覆盖全面的分类模型。对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谭光辉提出,以连接模态的“肯定”“否定”、主体模态的“做”和“是”、他者模态的“做”和“是”为基本单位,可以大致为人类情感的主要类别建立简单的情感模型,分析出喜、悲、欲、惧、爱、恶、恩、怨等八种基本情感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更为复杂的情感。

本次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承办。与会学者还将围绕“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外语教育”“跨学科视域下的翻译与文化研究”“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文本细读”“文学的科学化研究与叙事学”等议题开展分论坛研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