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7月9日,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主办的复旦老龄高端智库建设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上宣布了复旦老龄高端智库的成立。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相关老龄企业及社会组织的50余位专家成为老龄高端智库的首批专家。其中,复旦大学国家一级教授、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任复旦老龄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任副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任秘书长。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出席会议并致辞,彭希哲介绍了老龄智库建设情况,胡湛宣布专家委员会名单,吴玉韶宣布复旦大学“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项目正式启动。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以及部分智库专家出席研讨会。
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贡献智慧力量
复旦老龄高端智库的建立是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智库建设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复旦老龄高端智库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复旦老龄高端智库将积极推进复旦大学老龄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聚智聚力以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裘新表示,加强老龄高端智库建设,正逢其时、意义重大。希望复旦老龄高端智库把握时代趋势,发挥智力密集优势,不断提升咨政能力,勇担时代使命,聚焦当前老龄社会治理和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发挥智力优势、人才优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向党和政府提出能用、管用、好用的决策建议。坚定理论自信,强化学术追求担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全面深入地总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实践,提出中国方案。发挥协同优势,整合文社理工医各学科门类研究力量,开展老龄跨学科协同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科学支撑,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同仁、媒体共同参与,携手推进老龄科学研究。
彭希哲介绍了复旦老龄高端智库的建设情况,他提到,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支持研究机构和高校设立老龄问题研究智库”的要求,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成立复旦老龄高端智库并组建专家委员会,智库将以“志同道合、集思广益,和衷共济,相得益彰”为核心观念,进一步推动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的教学、科研、决策咨询等方面工作,共同为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中国人口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
胡湛在会上宣布了复旦老龄高端智库的专家委员会名单,与会领导共同为受聘专家颁发聘书。
吴玉韶在发布复旦“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项目时提到,“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项目旨在解决养老人才短缺这一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具有跨学科、重结合、促创新三方面特色。研修项目设置了“取势”“明道”“优术”三大模块,以复旦师资力量为主,邀请政府机关、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授课教学。
推动多方单位资源共享 实现老龄事业共建共创
在交流发言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对复旦老龄高端智库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发挥高端智库综合优势,促进综合研究和成果转化发展;二是加强成果转化,对党委、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和急需的问题进行迅速回应;三是促进学术界和业界深入结合,充分融入养老产业中对市场最为敏感的积极力量;四是充分发挥复旦优势,立足长三角,总结经济发达地区在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认为,智库研究应当从实际出发研究真问题,注重学理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他认为,智库研究成果,需要得到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关注,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是否实质性地推动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国家立法、制度设计、政策推动、先进文化倡导等,并且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此基础上,他就老年收入保障、老年健康保障和老年照护保障等问题,分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对智库发展提出六点建议:一是长周期,形成全国老龄问题研究老中青人才梯队,智库发展才有可持续性;二是大视野,一定要跳出老年来看养老问题,才能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三是系统性,通过导向性发布专题的方式聚集力量;四是广泛性,联合政产学研媒各个领域;五是学术性,研究成果的发布要以谨慎的研究为基础;六是关注点,智库研究关注点要有层次、有重点,可考虑搭建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县级市的决咨项目体系。
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李志宏对智库发展提出七点建议:一是智库决咨要进一步细化,对老龄政策基本问题的细化要理清楚;二是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突出“用”的重要地位,一定要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三是智库成果的产出应包括政策倡导,加强专题研究,定期发布成果;四是智库研究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即舆情关注点、政策关注点、领导讲话的重点;五是建立智库品牌调查项目,建立快速自主的调查系统;六是智库的定位应是学理性与短平快相结合;七是建立智库决策咨询选题的定期协商研判机制。
九如城集团董事长、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谈义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企业助力高校智库建设建言献策。谈义良认为,一是聚焦服务客户需求,立足当下实际着眼未来建设,为智库凝练深层理论做好案例补充。二是基于系统性场景的区域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联合智库力量开展深度研究。充分发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力量,为打通家庭、社区、机构等场景赋能赋力。三是期望高端智库为企业从事业向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指引,出谋划策。
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行政总监陈雯代表朱国文董事长发言,她对复旦老龄高端智库建设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能够组织更加接地气的康养课题研究,围绕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针对市场面对的现实问题做好规划课题的衔接,让研究的成果更好对接现实需要;二是搭建研究成果交流转化平台,推动研究成果真正进入政府决策程序,更好地链接专家智慧,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聚合力量。
江苏省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郑利江针对今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重视细化养老服务的专业体系,包括健康服务、消费服务、科技服务等细分的养老服务专业体系建设;二是重视产业的养老服务运营推动,特别要重视产业的力量建设,重视产业的政策支持,重视产业的模式发展,重视产业的营运环境,关键的是落实产业的民政管理;三是重视区域的养老服务连锁化发展,养老服务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见效慢等特征明显,需要连锁的规模发展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四是重视领军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智库平台,实现领军人才的行政资源、公益资源、市场资源的有效对接。
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琳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养老金融方面的思考,三个支柱要保障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和支出相匹配,以获得高质量养老生活的资金支撑。二是养老地产方面的思考,要认识到其本质是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适老化改造的问题,如何在经济效益产出较低的领域实现可持续性值得探索研究。三是养老服务方面的思考,在人口大国的背景下,布局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三位一体格局,尊重并满足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湖南康乐年华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治从企业的角度对智库建设提出两点看法:一是智库是独立的、非营利的研究机构,除了关注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还需要进一步对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评估,将政策执行情况向上反馈。二是对养老人才培养需要智库从顶层设计出发回应老龄社会中养老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养老人才,最为关键的是回答好如何把产学研融合落到实处这一重要问题。
上海新闻报社总经理秦川提出,目前整个社会包括媒体对老龄和老人的“老”字还存在一些偏见,大量进入“初老”的群体如何“积极老龄化”是关注重点。新闻晨报愿意和复旦老龄高端智库一起,携手做好传播的服务;愿与各位专家、企业家共同研究如何应对老龄社会的痛点、难点问题,讲好精彩案例和故事。
彭希哲在总结发言中提出,复旦老龄高端智库具有平台式、枢纽式性质的建设定位,需要来自学界、业界、政府等多部门从事老龄工作的仁人志士参与。为实现智库的合力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多方单位资源共享,以实现老龄事业的共建共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