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5月24日,第四届民族学贺兰山论坛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等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题,从多学科多视角,畅谈和分享新时代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的思考与认识。
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深刻体现在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上,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北大学中华民族史研究中心暨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首席专家周伟洲、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教授陈育宁等知名专家学者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考察等方面作主题报告。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宁夏编》《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辽宋夏金卷》项目组成员交流分享项目最新进展和收获。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宁夏地区‘三交’史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3个分论坛上,与会学者将分别结合各自专业和研究领域,交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据悉,民族学贺兰山论坛是宁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宁夏大学和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对口合作的知名学术品牌。自2019年以来,论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已连续举办四届。本届论坛为期两天,由宁夏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承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