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交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时间:2025-09-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航 杨非非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9月19日,“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交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聚焦数智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机遇、挑战和限度,探讨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的新路径和思政育人的新范式,推动思政课建设在智能化转型中实现内涵提升与形式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罗永辉,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谭方正,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高宝荣,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世娟参加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主持。

此次会议围绕“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展开深入交流,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的创新实践。罗永辉在致辞中交流了三点思考:一是深刻把握“时”与“势”,认清数智赋能思政课的时代意义,让数智技术这个“最大变量”成为破解思政课建设难题的“关键增量”;二是立足“实”与“效”,总结数智赋能思政课的实践探索,以系统思维构建数智思政新基建,以技术融合激活课堂主阵地;三是锚定“质”与“新”,开创数智赋能思政课的新局面,以强化政治引领确保数智赋能“方向不偏”,以强化师生共创推动数智赋能“双向奔赴”,以强化系统集成促进数智赋能“协同高效”。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陕西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赓续革命精神的光荣使命,我们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思政教育的新模式。”高宝荣在致辞中表示,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数智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育人载体。陕西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始终将数字思政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省委宣传部将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

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需要着重探讨其有效性、需考虑的问题及要处理的关系,强调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思政课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张雷声认为,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的有效性在于能够实现经验驱动与数据驱动教学配合,让教材静态框架与教辅动态素材结合,达成普遍化与精准化教学相适应场景。但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中需考虑技术异化、数字技术神话等问题,否则会导致教师异化与学生自主性丢失。同时,对于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要处理好工具性与价值导向、应用性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

数智技术所带来的形象与图像运用易致思维表层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也难以反映价值引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提出,思政课运用数智技术需要思考形象与理论、图像与思维、技术与学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几个关系。数智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理性,在思政课运用中还应考虑突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性。以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价值引领优先,开展技术批判性运用,强化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引导学生分析鉴别信息。

在数字技术赋能热潮下,要思考边界与范式,加强引导规范。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认为,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要注重规范发展,将规制放在前列,注重倡导、规制与精准评价的协同;要注重赋能的有效性,确保赋能与课程改革创新目标一致;要强化探索实践,开展思政课智能实验室与教育实践效果对接的探索。

生成式AI能学习模拟规律、自主创造内容,已在多行业引发变革,在教育领域应用前景广泛,对思政课建设具有深刻影响。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佑新认为,生成式AI对思政课在教学场域融合、教学主体互动、教学手段方式与模式创新、教学精准化评价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对思政课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一是生成式AI生成的内容可能不确切,甚至错误;二是易导致师生过度依赖,失去深度思考兴趣;三是存在价值立场缺位问题,技术难解决思政课价值判断问题。

数智时代,人类生存样态陷入了网络化生存、数字化生存、平台化生存。在此背景下,需深入挖掘技术本身的育人属性,思考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的技术性,寻找两者对接切口与推进途径。在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看来,技术不简单是一个赋能的问题,其核心在于将“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与“先进科学理论为数智技术立心铸魂”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会陷入技术依赖、技术迷失、技术反噬。也只有通过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够真正为技术去赋魂、去铸魂、去固本。

在上午的主旨报告中,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袁祖社,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关锋也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发言。会议举行了发布仪式,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政事业部副主任刘成荫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学习平台,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殷一博宣布陕西师范大学数智思政课教学智能体——“红小烛”正式发布。

本次会议为期一天,当日下午,与会学者还将进行思政课对口支援经验交流和省内高校经验交流,并开展青年论坛和下半段主旨报告。

会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政事业部、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陕西)、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陕西师范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主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协办。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