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朱羿 实习生马卓斐)9月20日,第四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高端论坛在甘肃政法大学举行。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来自全国80多所科研院所和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赋能机制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民族特色与文化根基、中华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与时代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焦盛荣,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树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二级巡视员陈晓嫚,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成勇出席论坛分别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甘肃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伟尧主持。
焦盛荣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本次论坛成果将推动该领域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有利于共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陈晓嫚提出,一是要深化理论研究,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系统研究相关重要思想、基础性问题、中华民族史及现实问题,鼓励甘肃高校依托地域优势推出特色成果;二是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融入教学研究实践,完善教学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复兴。
王成勇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坚实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要加强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聚焦文化认同,积极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研究探索。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题,系统阐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路径,深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文化主体性巩固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共识、保障其行稳致远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践舞台和历史机遇,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论坛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甘肃政法大学主办,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陇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博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