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周树辉:聚力融合,让“枫桥经验”常践常新

时间:2023-11-1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湖南日报智库

今年,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其中,湖南有衡阳市石鼓区人民检察院(“情理法融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岳阳市岳阳楼区人民法院康王人民法庭(“群英断是非”诉源治理工作法)等4家单位(4个工作法)入选。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各地各部门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湖南落地见效。除入选单位(工作法)之外,洞口县以“背包式处访”化积案谱“为民解难”新篇章;祁阳市创新“1+4+2+X”模式(修订一份村规民约、健全四个协会组织、建立两个工作平台、用好各方力量)化解基层信访难题;溆浦县落实“四个坚持”(坚持县级统筹、乡村主导,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带群,坚持依靠群众、群众自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这些湖南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典型,为实现基层的政通人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日,湖南日报智库调研组前往浏阳市集里街道深入调研采访,探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治理新实践。

  做法

  “三全”聚力,让群众更“来神”

  集里街道位于浏阳市主城区西部,辖区面积153.8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8个村,常住人口16.2万人。街道人员流动大、底数难摸清,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较多。面对群众诉求多元化、社会治理难度大等问题,该街道通过社会治理全周期、服务群众全覆盖、党建引领全方位的“三全”举措,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抓治理、抓服务、抓党建的新路子,先后获评长沙市“十强”乡镇(街道)、长沙市加强基层治理优秀乡镇(街道)。其做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科技赋能,社会治理全周期。集里街道属于典型的城市街道,由此,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服务,都面临“难入微、难匹配、难动员”等“末梢困境”。信息化,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妙招。集里街道打造了集诉求提交、跟踪办理、督查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信息平台,建立运营分中心15个,通过“线上+线下”、全域指挥、实时调度,协调解决各类诉求1800余例,创新了问题解决在家门口的新模式。夜宵店排污管道不畅、路灯不亮、婆媳纠纷等,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力争做到“微事不出邻里、小事不出片组、大事不出社村、难事不出街道”。

  三重守护,服务群众全覆盖。集里桥夜市是新晋“网红打卡点”,每到夜晚人流如织。集里桥社区牵头成立了夜市临时党支部、摊贩志愿者队伍,并联合“黄帽子”志愿者为夜市摊主们免费提供服务,守护“集里烟火气”。在集里,除了2400余名在职党员做表率,还有“黄帽子”“红马甲”“冲锋号”等各类志愿者为街道服务添砖加瓦。集里街道通过群众推荐、组织把关,选出3618名邻长,实现辖区4.7万余户居民家家有人“管”、户户有人“联”。党员、志愿者、邻长身份互有重叠,工作又各有侧重。如果说信息化重在打通“末梢困境”的渠道,党员、志愿者、邻长则最大范围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来神”,既让他们成为治理、服务的受惠者,也成为基层治理与服务的主体。

  集结“两新”,党建引领全方位。“最美司机”“最美小哥”“先锋骑手”……这些年,集里街道持续树立起一批新就业群体的标杆。引导、推动“两新”组织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熟悉社区楼宇的优势,创新举措推动快递小哥、物流司机、外卖骑手成为“先锋能手”、变身“服务帮手”、转型“治理好手”,探索出新业态融入新治理“最优解”。城市的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如何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大格局是街道治理的崭新课题。整合“新”资源,激发“新”活力,不仅能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参与感归属感,更能将阵地资源转换成治理触角。

  思考

  “五治融合”,让治理更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解码集里的幸福生活,“党建引领”这根主线贯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理念始终是基层治理的底色。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所属街道,集里的很多做法能够为同类街道、乡镇提供参考、借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关切,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共治、智治“五治”有机融合。

  自出新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权利,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最大程度吸引群众参与,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主体,是做好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集里街道集里桥社区的汤勇,原来在社区做皮鞋生意,因诚信经营、热心公务,被推选为社区书记。正是党组织不拘一格,将一批政治过硬、群众认可度高、实践经验丰富、敢于担当作为的党员充实到村(社区)领导班子,大胆创新、发动群众,人民立场稳稳地落实到了基层治理当中。将来自群众、代表群众的优秀党员充实到基层班子,让周围群众学有标杆、行有示范,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群众的自治能力和水平。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不断创新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惟其如此,更能彰显其实践价值和生命力。

  法安天下。法治化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则,社会治理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和社会问题。集里街道依托法院成立诉源工作治理站,打造在线“云调解”平台,探索“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新模式。工作站成立以来,已服务群众万余人次,调解成功率达95%。集里街道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35个相关部门采取“常驻、轮驻、按需入驻”3种模式开展工作,汇聚专、兼、群三方力量,实现诉讼案件、矛盾纠纷大幅下降。基层,既是实践、反馈各项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微观领域,也是宪法实施、法律法规实施的微观环境,经由基层社会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民情、民意,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奠定民情、民意基础。以法治为基础的基层治理,才是善治的关键。

  德润人心。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集里街道高度重视道德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大力倡导“志愿者文化”。截至目前,集里街道共发展在册志愿者15731人,探索形成30多个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先后涌现了以“中国好人”汤勇、“湖南好人”涂成章和邢诗统、“长沙好人”汤华芝为代表的道德模范人物10余名。通过党建引领打造好人社区,在全街道营造一种人人争当好人、崇尚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德治教化”是培育社会治理内生动力的基本途径,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德治入心,绘就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

  共治共荣。基层虽然是整个国家治理的末梢,但基层复杂多样的矛盾不可小觑,它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点中了社会矛盾的致命痛点。集里街道创新“三个一”工作法,助推信访工作提质增效。实行党政联抓、部门联商、上下联动,打造高效协同“一队伍”,变“单打独斗”为“合力作战”;通过审好题、答好卷、保高分,集成联办“一件事”,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通过完善信访信息分析研判机制、重大信访问题协调处理机制、信访联合督查机制、信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赋能“一张网”,变“条块分治”为“综合施策”。今年以来,该街道共化解信访案件170余件。针对基层矛盾头绪多、负重大、碎片化的突出特点,必须努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协同作战、共商联动才能共治共荣。

  赋“智”于治。基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近些年的大量实践证明,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中作用日益凸显。集里街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推进“两化三中心”建设(“两化”即基层治理网格化、信息化;“三中心”即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网格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强化科技赋能,打通数据壁垒,构建了一套上下贯通的矛盾调解指挥体系。在指挥调度平台,通过操作工作台上的控制电脑,可以准确查找每位“邻长”的联户信息和诉求处理情况,居民反映的诉求能第一时间通过平台传送到调度中心。基层治理要有效应对城乡结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产业快速发展、思想观念多元、网络社会“双重效应”等带来的挑战,必须插上“智慧的翅膀”,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更多的“集里样板”,将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长治久安、为人民生活幸福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成员:周树辉、杨兴东、黄炜信。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如何依法依规做实村(居)民代表工作”(23ZWB03)阶段性成果】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