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李琳: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加快发展湖南特色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03-2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琳

相比沿海发达地区,我省未来产业布局较为滞后,颠覆性技术攻关及其产业化能力明显不足,亟须探索以“点”带“面”的未来产业发展之路。以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为牵引,推进具有比较优势与巨大潜力的未来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形成彰显湖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萌芽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备成长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的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导区,是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未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为目标,构建创新资源持续汇聚、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产业生态迭代完善、产业成果不断涌现的未来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今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当前,湖南已构架“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明确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四大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生物材料、新型储能材料、金属纳米材料等领域已攻克一批未来突破性技术。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未来产业布局较为滞后,颠覆性技术攻关及其产业化能力明显不足,亟须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探索以“点”带“面”的未来产业发展之路,加快形成彰显湖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以湘江科学城为重点,统筹谋划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

  未来产业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动态性和高不确定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与发展决不能“撒胡椒面”“遍地开花”,应以先导区建设为抓手,统筹谋划全省未来产业的空间布局。

  湘江科学城功能定位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科教融合示范区、前沿科学创新区、产研融合创新区、成果转化区、战略产业集聚区,与未来产业的布局发展要求高度契合。建议以湘江科学城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为创新策源地,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部署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通过积极布局一批国家战略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研发基地等高端科研平台,聚焦高端先进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北斗应用、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强化产学研协同,攻克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推动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着力打造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以先导区建设辐射带动全省未来产业布局与培育。

  以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为主措施,打造未来技术创新策源地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基础与载体,是培育未来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坚实底座”。

  推动创新平台布局“新赛道”。充分发挥湘江科学城和岳麓山大科城科教资源集聚优势,以“4+4”科创工程为引领,面向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试基地谋划布局,积极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瞄准我省四大未来产业领域中的基础共性技术和原始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大校大院大所”联合组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筹划共建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产业实验室,加大前沿交叉领域探索和颠覆性成果供给。

  拓展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支持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一批海外技术转移中心,鼓励我省产业孵化器积极融入全球孵化网络,搭建“离岸孵化+国际资本+海外人才”新型孵化平台,吸引海外知名孵化器落地。支持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未来产业专利导航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谋划布局未来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服务载体,提升成果转化平台绩效。

  掌握未来产业标准“话语权”。支持先导区加强与全国信标委人工智能分委会、量子信息标准工作组合作,开展未来产业领域标准预研。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先进制造、未来能源、未来网络等重点领域成立一批标准化研究机构、产业联盟,支持引进国际技术标准组织机构,鼓励龙头企业、相关组织主导或参与国家和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掌握一批未来产业标准话语权。

  以丰富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构建未来场景应用引领地

  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是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未来产业先试先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设未来技术早期应用场景。聚焦我省四大未来产业领域,实施“产品与场景应用系统”“场景要素投入与技术可行性”“落地前景”等概念验证服务及配套服务。围绕“4+4”科创工程等项目,以龙头企业、高等院校为主体搭建一批场景“仿真系统”,面向社会共享开放。支持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一批未来产业中试中心。

  开发未来技术融合应用场景。依托我省“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优势,以加快探索“6G+制造业”应用场景为牵引,有序向一、三产业应用场景拓展蔓延,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联动的应用场景。基于我省十大应用场景建设示范项目,有序扶持一批跨界域的未来产业复合型应用场景,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产品落地、市场需求感知、产品设计优化,提速产业化进程。推动北斗系统、超级计算在未来产业的真实场景应用,打造一批多领域多维度融合的具有湖湘特色的应用示范场景。

  以壮大产业主体为发力点,构建未来产业生态

  产业主体是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的主力军和关键变量。产业主体的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培育未来产业企业梯队。聚焦我省四大未来产业领域,支持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省市协同共建未来产业示范企业培育引进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未来产业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杀手锏”产品、核心竞争力强的新物种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孵化一批引领细分领域的“未来之星”企业,加快构建未来产业企业矩阵。

  推动未来企业育链集群。推进未来产业链式发展,探索“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未来产业育链路径,着力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细胞和基因技术等产业链。瞄准四大未来产业领域,依托国家级、省级高新区,探索构建“技术成果来源+服务转化平台+现代生产要素+创新创业主体+应用迭代场景”的未来产业培育生态,高水平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布局未来产业重大项目。围绕四大未来产业领域,按照“重点项目-旗舰企业-未来产业-相关产业-未来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模式,探索“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整合的项目挖掘与甄别机制,面向全球招引一批未来产业重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实干到底”理念,实现未来产业重大项目“谋、开、建、投”四阶段分类管理,着力形成“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加快推进一批、竣工达产一批”项目滚动式推进的良性循环。

  以强化要素供给保障为支撑,优化未来产业发展环境

  优质要素供给是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的主引擎与压舱石,旨在引导优质要素向未来产业汇聚,培育未来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精准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加大“高精尖缺”人才的靶向培养力度,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抓住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加大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布局海外“人才飞地”,支持外资研发机构与本省单位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实施青年英才集聚行动,赋予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

  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加快推进省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强化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创新应用、交易流通,强化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空间保障。加大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向未来产业先导区内企业开放共享力度,提升数据要素对未来技术研发、应用场景创新的支撑作用。

  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组建天使投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企业转贷等领域一系列市场化基金,瞄准未来产业领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强化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建立未来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完善财政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与服务,为未来产业成长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

  (作者系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新型智库领军人才)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