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唐辉:四川乡村智库建设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01-16 来源:山西科技报 作者:唐辉 丁美美

一、当前四川乡村智库建设存在的困境
      1.乡村智库资源整合困境。由于智力资源本身具有流动性、可开发性和共享性等特征,因此,乡村智库的资源是多样丰富的,而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乡村智库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一方面为乡村智库的发展带来了多种可能,另一方面又为乡村智库建设带来了整合困境。这种整合困境,从系统层级来看,表现为国家、省、市、县、乡(镇)等多层级的整合困境;从系统关系来看,表现为内生、外援、内外兼备等类型的整合困境;从资源状态来看,表现为现存资源与潜在资源的整合困境;从服务内容来看,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等类型的整合困境;从总体结构来看,表现为秩序、效益、效率、效度的整合困境。
      2.乡村智库精准施策困境。在主体层面,由于当前乡村智库的主体具有草根性、外生性、多元性等特征,造成主体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效率性、有效性和理论性不足,主体决策困难。在客体层面,由于乡村振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问题呈现出差异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征,客体分析困难。此外,由于同一智库主体面对多个问题、同一问题面对多个智库主体,主体间又缺乏联动机制,形成多个问题间的关联障碍与多个主体间的协同障碍。
      3.乡村智库成果应用困境。根据智库的不同类别来看,内生型乡村智库成果应用困境集中表现为成果的科学性困境,如成果本身缺乏严密性和理论性、成果应用方案缺乏可行性、成果应用主体缺乏权威性等;社会性乡村智库成果应用困境集中表现为研究类成果的有效推广困境,如成果推广机制缺失、研究主体应用能力不足、适用主体应用动力缺乏、应用主体支持不力等;国家级乡村智库成果应用困境集中表现为政府性智库自上而下的执行主体困境,如系统的执行管理方案缺乏、执行主体链过长、终端执行主体责任不明等。
      二、乡村智库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1.过于重视乡村经济发展,政治、道德、文化层面相对失衡。经济发展是当前乡村智库建设的根本点、出发点和发力点,因为没有农村经济为支撑,一切上层建筑都会失去基础。不过,当乡村智库建设过于集中于单一的经济维度,缺乏政治、道德、文化等维度时,就会带来两个消极后果:一方面会影响农村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态,甚至走向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降低乡村治理的质量与水平;另一方面会影响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虽然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直接挂钩,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乡村振兴就离不开政治、道德和文化的引领。
     2.发展层次处于初级水平,难以充分发挥现代智库的功能。当前四川省乡村智库的专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这是制约乡村智库作用发挥的最大短板。如当前不少政府智库人才多为体制内从事政策研究或者改革具体工作的人员,研究的深度和精度不够;民间智库的人员主要为退休老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志愿者、经济能人等,其专业化程度与现代社会分工要求差距较大。其他诸如法律安全、乡村文明、乡村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则更为缺乏。
      3.多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单一、零散、孤立态势较为明显。目前四川省许多地方的乡村智、库建设取得了创新性进展,但却分散于全省各地,没有形成规模,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上还存在壁垒,这种单一、零散和孤立状态是智库初创期之必然。这既表现在外援型乡村智库各自为战,随意性很强;也表现在内生型的智库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还表现在内外兼顾型智库的有限性与盲目性。事实上,在四川省的市、乡、村三级智库之间尚未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融通和协调发展,而乡村智库彼此孤立时,其效力就会大打折扣。

三、进一步完善乡村智库的对策建议
      1.建立复合型乡村治理智库。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政府牵头组建乡村智库平台,将政策研究室、学术研究机构、媒体内参纳入智库体系,与高校专家、专业研究机构以及省、国家级智库研究课题结合起来,重视宏观规划、顶层设计、长远战略发展,突破县域局限与困境,避免单一性、碎片化与封闭性,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相结合。将乡镇、村一级内生型治理智囊团、社会组织、自组织纳入智库中,充分发挥它们丰富多样、灵活快捷、有草根智慧、接地气的特点,实现研究问题深刻直接。
   2.明确乡村智库的职能职责。一方面,通过对乡村振兴现状的深入调查研究,智库可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群众想出的点子等进行集中储存、梳理加工、提纯转化,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为省、市决策提供新视角,打开新路径,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对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等重大决策内容与背景的深度认知,智库可面向社会公众阐释、解读重大决策,做好公共政策话语的转换工作,增强社会公众对重大决策的信任度和理解度,进而自觉贯彻落实,实现决策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智库人才的引培力度。首先,通过相应政策吸引更多外来人才进入乡村,尤其是创业创新人才,如道明镇竹艺村的“人才联盟”和“设计师联盟”。其次,鼓励更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投身于乡村治理,通过构建社会组织培育参与体系、社工人才培育管理体系、志愿者培育服务体系,形成乡村振兴多元合作格局。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智库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乡贤群体评议机制和激励机制,树立新时代乡贤典型。最后,进一步加大对乡村自身人才的培训力度,将乡村人才培训纳入乡村治理与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内外互动、开放多元、科学有效的乡村人才培训体系。
      4.强化智库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智库人事、薪酬、科研管理、经费管理体制机制。乡村智库建设初期,尚无法承接社会化服务实现“自我造血”,可采取财政补贴、购买智库成果、设立特别基金或专项基金等方式,探索长期稳定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立相关财务制度,让智库有资格、有途径获取支撑自身发展的资源,保障智库的有序开展和成果的研究运用。充分运用离退休党政干部这一人力资源,发挥其社会余热,鼓励他们参与智库活动,充实智库人力、脑力资源。同步加大道德、文化等软实力投入力度,防止智库研究经济化、表面化、世俗化倾向。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本文系“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决策咨询课题”阶段性成果。)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