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智者

连接·专访 | 智库研究需要聚精会神、长期跟踪——对话李刚教授

时间:2022-11-15 来源:治理评论 作者:治理评论

访谈嘉宾: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期记者:范梦娜,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助理。

李刚,现任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库理论与实践》副主编;江苏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开发了我国第一个聚合智库搜索、智库数据管理和智库评价功能三位一体的“中国智库索引”系统(CTTI),是“中国智库治理论坛”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智库文丛”主编,系统地引进翻译了10余部西方重要的智库专著。在《光明日报智库版》《中国图书馆学报》《智库理论与实践》等权威媒体和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出版专著和译著14部。研究方向包括:智库评价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评价、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

一、您现任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一职,对中国智库的发展之路有着长期实践与深入思考,结合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您认为中国智库建设有哪些成效?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方有政教合一的传统,例如欧洲中世纪神权位于王权至上,直到思想启蒙之后逐渐建立起“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这种神权与王权的二元结构,而中国的政治理性程度比较高,政治与宗教的界限划分明确,宗教无法左右王权。王权与当时的知识体系结合的比较好,中国古代存在一种“学为政本”的治理理念,指的是政治与时代的学术性、理论性的思考密切联系,如果时代的思想较为混乱,无法厘清很多基本问题,那么大概率这个时代的政治也比较乱。个人认为中国自西周开始便存在一个知识系统,秦汉以后这个系统开始制度化,汉代的太学体系以及隋唐以后的科举制作为知识系统制度性安排持续了一千多年。无论王权如何更迭,都要考虑与知识系统相契合的问题。中国古代“学为政本”的传统,促使中国几大朝代的政治有了一定的章法和理性基础。从历史发展脉络上来看,中国的知识系统与政治系统之间有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智库的概念在中国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和中国古代这种传统有关系。

195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苏区时期就极其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这一批部委办局的专门研究政策的机构是中国智库的2.0版本,这一时期的政策研究力量主要源自政府内部的智库。直到2013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重要批示,开启了中国智库3.0版本的建设之路。这一时期的智库的明显特征是开放性,即不仅发展政府内部委的智库,而且扩展到社会层面,尤其是高校智库逐渐成立,打通高校智库参与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研究的制度性通道。中国智库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的,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看待。

纵观以上三个演进阶段,2015年以来,新型智库建设取得很大:一是智库的概念深入人心,政府、学术界、公众和媒体都认识到,决策前要讲调查,讲研究,讲事实,讲道理,从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二是我国基本形成了从上至下保障和促进智库建设的制度体系;三是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智库,智库共同体初具雏形,例如国家高端智库,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各个省的重点智库等;四是各学科领域有关智库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充分,例如公共管理学、信息管理学。总之,新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推动下,中国的智库建设蓬勃发展,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二、高校作为智力和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在智库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深厚积淀,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很重视智库建设,在您看来,各高校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智库?

与部委下的智库、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这些智库相比,高校智库有自己特殊的优势,比如学科基础较好、智力资源较丰富、国际交流较频繁等。高校智库要遵循智库研究的一般规律,无论哪个类型的智库,只有长期跟踪某一个政策领域,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高校智库也不例外。但是,作为高校老师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偶尔花点时间做智库研究,这种研究是做不好的,因为智库研究不比纯学术研究简单,它同样需要聚精会神、长期跟踪。

高校智库如何利用自己特殊的优势做出突出贡献,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智库可以在政策研究或战略研究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特色。政策研究需要很多理论和方法支撑,高校老师要为政策研究提出一些基本的概念、分析框架、分析流程,甚至是数据处理的模型,这些工作都是党政智库无暇顾及的,而高校智库却可以大显身手的方面。第二,高校智库可以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做出独特贡献,在情报驱动、数据驱动、知识驱动的政策研究方面做出特色。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很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生助理等参与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这是其它类型的智库无法比拟的。第三,高校智库可以在国际传播与交流合作方面做出特色。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的国际交流网络是非常便捷、非常广泛的,因此高校智库可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三、智库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也需要智库强化问题意识,您认为智库如何更加精准地揭示和总结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在理论问题方面,首先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方面下功夫,一些高校智库在这方面是不足的,我们不是要自己去发现重大理论问题,而是要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发展过程中重大理论问题的阐述。其次,智库应结合实际,对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理论做出学理化、系统化的建构。举个简单的例子,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目前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内涵还算比较明确,但什么是学术体系,大家的解释各异,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阐释三大体系内涵、形成共识方面,理论研究的空间还很大。

在现实问题方面,智库人员必须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不能是基于文献的,不能在书斋里做研究,要面对现实,这没有捷径可走,作为智库人员,其自身要更多地介入现实,到社会实践中体会,要跑现场、跑田野,向人民群众学习,关心群众疾苦,这样才能精准发现现实问题。智库研究某种意义上来说层次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脱离群众和现实,否则提出的政策建议没有现实感。政策是要解决具体问题的,概念性、方向性的泛泛而谈解决不了问题。最近有些鼓励生育的政策出台,但我认识的一位资深的政策专家就认为这个政策没有抓住要害。生育意愿和人的家庭收入有关,如何改善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使其足够抚养一个孩子是政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个税体制是按照个人的收入来报税的,而很多西方国家是以家庭为单位合并报税的,假设一对夫妻,丈夫是薪水较高的大学教授,妻子是薪水较低的普通工人,合并报税之后交的税会低很多,从而提高家庭总收入和抚养孩子的能力。西方国家也走过生育率下降的弯路,一些经验上可以借鉴。这些现实问题要深入体会,要调查研究才能发现,从文献到文献,从网络到网络是发现不了现实问题的。

四、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智库良性运营的基本保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您认为在体制机制上有什么创新突破口和关键点?您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具体的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

当前中国智库基本上是依托体制内事业单位,主要有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两种类型,国家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是很严格的,智库的主要成本是人力资源成本,但是我国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工资和绩效总额是有严格控制的,总体而言,党政智库人员的薪酬并不高,因此出现了人才流失情况。这种制度环境一时是难以改变的。但高校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可能有一些机制上的突破,具体来说,高校智库可以“嫁接”社会智库的一些机制,比如一些高校智库在试点一个实体两种机制,一种机制是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可以通畅、方便的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另一种是我观察到的,有些高校智库注册“民非”研究院,可以具备社会智库在人、财、物方面的灵活机制。这些创新能否落地关键看我们高校智库的依托单位和主管单位能否包容这些创新做法,否则虽然做了一些尝试去创新,后来在巡视巡察、审计方面不能形成包容的环境,引进社会智库机制的创新即使搞了,也无法落地。个人认为国家层面也很难立马出台文件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中国智库的体制特点之一是条块分割,中央、省级和高校都是各自智库的管理主体,不同主体主办、出资就有不同的管理权和管理方式。这也许可以用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典型经验,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共同探索不同的管理经验,一些优秀的经验可以用政策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供不同智库之间互相学习,等这些机制逐渐成熟,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法律来调整。美国没有统一的智库法,而是根据税法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来管理,中国短时间也不大可能出台智库条例,因此还是要鼓励各方积极、主动探索来解决智库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

五、作为智库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您给有志向参与智库工作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一些建议?

首先要明确的是,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专业的学生了解智库、参与智库工作是理所当然的。像美国的大型智库都有实习生制度,主要对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公共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暑假或其他时间在智库实习,这是因为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智库是一线,是政府管理最核心的机制之一,对这些问题不了解,就是对自己本专业领域不了解。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智库工作,积累经验,书本上学习的理论,通过参与智库有了一个观察和实践的机会,理论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血肉”。例如政治学理论中的利益集团的概念,如果能参加华盛顿的智库实习工作,就能对当地的游说组织,也就是利益集团有非常切身地体会,理论便能联系实际。我曾推荐过一个学生去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青年训练研究所实习,现在已经在那边工作,并且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第二,青年学生参与智库工作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要以服务的态度明确自己的角色,因为青年学生到智库工作不可能一开始就参与重要文件的起草,更多的是以助理的身份做一些繁琐的会议组织或数据处理等日常工作,但这些工作也很重要。第三,青年学生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到智库实习最大价值就是有了难得机会亲眼观察政策咨询过程。第四,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要加强对现代政策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学习。智库开展的是情报和数据驱动的政策研究,是非常现代化的专业领域,已经不是以前文科生用“一支笔”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这要求我们要主动学习一些现代的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哪怕是最简单的Excel表格种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如果能掌握,在智库工作也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来源:治理评论 本次系列访谈是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高效能治理视域下县域营商环境优化路径研究”(项目号21AZZ011)阶段性调研成果)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