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李永晟:开展调查研究要聚焦三个关键环节

时间:2023-07-1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永晟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聚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关键环节。

  下沉基层一线,精细精准发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调查研究要聚焦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提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文山会海中看不到现实问题,党员干部只有经常下沉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精准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群众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一线的矛盾问题更加复杂,人民群众的呼声诉求更为多元,不下沉基层,就看不到问题。下基层找问题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要用好“一线工作法”,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重心向下,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把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卡点”找出来,把阻碍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政策“堵点”找出来,把影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民生“痛点”找出来,找出“线头”、抓住主要矛盾,建立问题清单,将其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落脚点。

  善于“解剖麻雀”,求深求实研究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就要正视问题、研究问题,单刀直入、深挖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解剖麻雀”的方法,开展“解剖麻雀”式的调研。“解剖麻雀法”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有效的调研方法,是从事物的个性到共性、特殊性到普遍性、典型个案到一般规律的调研方法,能帮助我们更为高效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和事物的规律,是调查研究“工具箱”中一把快速破题的“手术刀”。

  当前,各种风险挑战、问题困难并非孤立存在,其表象错综复杂、根源相互交织。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有正视问题的态度和决心,敢于将问题破题、对短板叫板、向挑战宣战。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研究问题,从表象入手,抓住关键、选准典型,撕开一厘米、深挖一公里,通过明辨表象和症结、明晰共性和个性,最终找准矛盾成因、把握客观规律。研究问题如果不深入、不彻底,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就事论事,那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解决一个问题、衍生一堆问题。

  走好群众路线,用心用情解决问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实践当中的创造性运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正定工作时,就是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他办公室的门时刻为群众敞开,还在正定县城大街上临时摆张桌子,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以此作为制定决策、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干部群众心中树立了“一个接地气的县委书记”的良好形象。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必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成效的“晴雨表”,充分动员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用心服务群众。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还一定程度存在“三重隔离”:长期身处机关大院、远离一线群众而形成的“物理隔离”;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定中缺乏群众参与而形成的“程序隔离”;在解决问题的执行层面缺乏“用户思维”、习惯“长官意志”而形成的“情感隔离”。打破这“三重隔离”,要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通过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深入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向往什么、反对什么,把群众的智慧充分吸收进来、把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有力落实工作,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