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刘晓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姓马”更要“信马”

时间:2018-05-2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 刘晓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思政课教师“姓马”更要“信马”,所谓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己信才能说服学生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品质,要有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所说的那样,“搞马克思主义的人要有坚持真理的品格,不能像摆摊的小贩,天晴把摊子摆出来,下雨就收摊子”。越是在马克思主义受到攻击和质疑的时候,越发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与探索。这种理论自觉建立了,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来自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首先,不论个人的学术与专业背景如何,思政课教师必须形成和持有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提供重要的学科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高度和深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其次,必须深入研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阐释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高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就必须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服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我们自己具备了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自己的底气足了,才能帮助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他们的影响,从而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上有所作为。

(作者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湖南日报 ,2018年05月122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