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智库赴港交流研讨会在港举行,王晓(前排右四)、姜在忠(前排左四)、盛一平(前排右三)、徐荷(前排左二) 大公报摄
盛一平分享了自身丰富的传媒经验,并讲解如何借助传媒加强智库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公报摄
为加深对建设新型智库的认识,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下称社科联)及11个市社科联一行24人,于14日(周二)至17日(今天)参与了由大公国际传媒学院举办的“建设新型智库赴港交流研讨会”。研讨会内容丰富、切合实际,以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形式,让与会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新型智库的运作模式、发展战略及未来走向。
《大公报》社长、大公国际传媒学院院长姜在忠会见了研讨会人员并合影,《大公报》总编辑、大公国际传媒学院执行院长贾西平同与会者讲解了后“占中”时期的香港政治生态。
7月15日,《大公报》总经理、大公国际传媒学院执行院长盛一平,正思香港研究主任陈少波分别主持了两场研讨。盛一平在研讨会中,分享了自身丰富的传媒经验,并以百年大报看传媒的力量为题,讲解如何借助传媒加强智库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陈少波则在另一场研讨会中报告了全球智库的概况,分析新型智库的运作模式与策略。
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王晓表示,加强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对于配合国家发展非常有必要。社科联主要作用在于强化决策咨询工作,提升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名副其实是社科界的智库。而智库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智库建设和完善公共政策出发,为研究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研讨会与会者当日并参观了《大公报》报史馆,本报副总编辑兼大公国际传媒学院副院长徐荷,向与会者生动介绍本报的光辉历程和名人轶事。
昨日,研讨会安排到香港策略发展委员会秘书处座谈交流,各省市社科联与会者均踊跃发言,并与策发会秘书处交换意见。与会者后到展城馆考察,了解香港主要城市建设、规划和基建项目,及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广东省社科联建设新型智库研讨会今日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于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