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深察,用有温度的发现,回应时代的嬗变。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X,欢迎收看《经视观察》。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来说,坡子街,是一张有着1200多年的年轮名片,“火神,财神,老郎,三会斗胜;餐饮,药号,钱庄,百业争雄”,盛极一时的坡子街一度聚集了长沙两百多家老字号,来这里喝杯早茶、尝尝火宫殿臭豆腐和向群锅饺,在湘江剧院看场戏,对于长沙人来说是一种充满韵致的记忆。
如今的坡子街被现代化商业大楼包围林立,重新改造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就在最近,长沙天心区政府进行了一次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意欲将坡子街打造成一个以火宫殿为基础的商业文化街区,命名为“火宫城”。由“火宫殿”到“火宫城”,一字之变,既是空间上的扩张,也是文化和品质的提升。新的城市规划设计,会给坡子街带来怎样脱胎换骨的变化?进入今天的《经视观察》。
【VCR1】“老长沙”——坡子街的现实
(实况)剪辑一组老长沙人来火宫殿喝早茶
【配音】
天蒙蒙亮,老长沙人的苏醒,从坡子街开始。陆续从各处赶来的市民,打破了火宫殿的宁静。(短实况)戴长松和老友打招呼、入座大厅第三排的第一张桌子,同样的行程,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座位,手拿一杯茶,点上两个肉包子,这是戴长松每天的固定早餐,三十年不曾间断。
【同期声】
长沙市民 戴长松(81岁)
每天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间断。我每天六点钟起来,六点半准时到火宫殿。有五六个好老友,那都是八十岁以上的。有的是我的战友,原来的同事,有些单位的,我们就玩得比较好。每天那个时候,没有大病,只要能走,都来了。来了两三个就谈一下家常,又不谈别的。
【配音】
戴嗲嗲在坡子街土生土长,看过了每一个店铺的变迁。在他的印象里,坡子街、火宫殿所代表的长沙味道,已经融入了每一个长沙人的血液里。
建于明万历五年的火宫殿,距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历史。虽然失落于文夕大火,但在数次重建中,湖湘民间小吃总是这里长盛不衰的经典记忆。“火宫殿样样有,饭菜小吃热甜酒”,在坡子街林立的老字号中,火宫殿已成为媲美南京夫子庙、上海豫园的民俗文化经典,是不可替代的湖湘文化。
【同期声】
长沙市民 戴长松(81岁)
过去都不是现在这种样子,过去都是现在说的棚户区。相对我们湖南省而言,坡子街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它的商业在这里。我八十几岁了,家里还有儿子,有孙子,有重孙,他们一问我到那里吃饭,我就说到火宫殿吃去。
【配音】
如今的火宫殿和坡子街,不仅是老长沙人的休闲去处,也是外地游客来到长沙的第一目的地。
每天清晨7点不到,不到五百平米的大厅里早已客满,人流如织。忙碌的服务员每天的翻台率高达11次,高峰期更是达到20次左右。这已经是近几年来火宫殿的经营常态。
【同期声】
长沙市民 李家华(72岁)
那人太多了。有时甚至出现什么情况呢?为了抢座位而吵架。有极少数的还有一些肢体的接触。服务员劝解以后才平静下来。
【配音】
火宫殿的占地面积,从解放前夕的2亩,扩张到2004年的6亩,再到如今的8亩,仍然无法满足火爆的游客量。作为火宫殿经营者的谭飞,深知火宫殿到了一个发展瓶颈。 从这堆陈旧的资料中,谭飞还能找到上几任火宫殿掌门人对坡子街及火宫殿发展的建议,所提最多的,就是将坡子街打造成“民俗名食一条街”。
而从2004年改造至今,十年之间,坡子街从以前药号、钱庄、餐饮汇聚的商业文化街,逐步走向了一条纯粹的美食街,近年来,更是被周边各商业大楼包围,格局上的固守,功能上的单一,这张文化名片似乎变得不太清晰。
【同期声】
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 总经理 谭飞
坡子街的上一次改造,饱受诟病,这不像个样子,像个什么样子。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都可以看吧,是个什么样子。一个建筑,它哪里体现了楚汉名城的概念?有几千年的文化名城的风格吗?没有吧。它的定位也不准确。你一个城市要有城市的亮点,城市的名片,饮食代表了一个地域文化,民俗代表了一个地域文化,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维护它,去发扬它。
【配音】
经营者在思考,规划者也在思考。在今年九月,天心区委书记曾超群走进坡子街,把城市改造的第一把火烧到了这里,也为坡子街的定位开始新的探索。从火宫殿到民国民居伍厚德堂,从商业街区到居民楼,坡子街最具湖湘文化代表的是火宫殿。曾超群和他的规划团队们正在筹谋,把火宫殿扩大延伸,化零为整,在坡子街中心地带新辟一座“火宫城”,成为湘江东岸新地标。
【同期声】
长沙市天心区委书记 曾超群
太平街和火宫殿周边的片区,是长沙文化的一个发源地,这些地方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特别是在“文夕大火”之后,没有规划、没有建设,大家根据生活需要进行了一些搭建,不但使城市品质没有保证,人民生活也没有保证,怎么样把湖湘文化的标识从历史提炼出来,建设起来,保护好,我们寻找到这样一个突破口,就是把天心区以火宫殿周边3.5(平方)公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一提起火宫城就想起长沙,想起湖湘文化的标识,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最基本的考虑。
【配音】
(板子)根据初步构想,这片东临步行街、西达湘江路、北至解放路、南抵人民路,占地400多亩坡子街片区,就是全新的“火宫城”。以火宫殿、伍厚德堂为主的具有传统文化的建筑,和华远华中心、悦方为主的大型商业楼,将和谐共生共存。打破老旧居民楼和“脏乱差”的肌理,重新洗牌构筑。
9月中旬,长沙市天心区就开始着手召集了多家设计团队对“火宫城”进行重新规划定位。最终在10月26日,选出三家设计单位作品,来了一次正面PK。
(实况)
设计单位讲解方案
【配音】
来自本土的长沙规划设计院团队,根据坡子街自身所缺功能,将“火宫城”定位为城市游憩商业区(TBD),微缩长沙历史景观,并将部分会馆、钱庄进行遗址重建,同时运用高科技手段,将一些民俗、手工艺在这里重现。
【同期声】
长沙规划设计院规划一部 副部长 杨涛
我们感觉到火宫殿作为我们长沙的一个金字招牌,它给人展示的空间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展示的过程当中,怎么样把我们这个外向空间给展示出来。包括我们构建的与湘江风光带主轴的联络,以及我们打造的火宫殿南北通透的文化轴线,也是基于这个。
【配音】
而来自上海的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则认为“火宫城”中心地带应该融合更多复古元素,与周边的现代商业形成新旧对话的反差效果,在开放式的院落中,给市民和游客一个城市客厅的放松感。
【同期声】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创规划师 柴伟中
我们的设计理念实际上是基于历史地段的基础上,前面是采取保护的理念,对火宫殿,对伍厚德堂这种历史的肌理,跟道路骨架都是要采取保护的措施。在对内形成一处低密度开放空间,是将来长沙市民参观和外地游客旅游的一个会客厅。
【配音】
而参与了成都宽窄巷子设计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在对比了坡子街历史文化建筑之后,决定以火宫殿、伍厚德堂和湘江剧院为核心,来构筑“新城”,融入院落建筑,配以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的设计,给人现代的时尚感。再以内循环的交通,构筑互通的景观平台,将整个火宫城连成一个系统,打造成慢生活里巷。
【同期声】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中心主任 崔普洲
我们既然不能回到过去,那我们就面向未来。我们是想火宫城改建以后,进来以后实际上觉得还是最长沙,然后最世界、最时尚,实际上这是不矛盾的。因为我们将来是要面对很多游客来。如果你仅仅是小吃或者一些其他简单的东西,那么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
【主持人2】
今年九月,有网络传言称坡子街将更名“华中心”,引发网络热议和市民的担忧:千年古街是否会因此失去自己的底色?地名的传承,反映的是民意,更是同一文化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条坡子街,承载了国家和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7处,“大小古道巷、古潭街、三王街、礼贤街”,可谓处处皆历史,满眼是文化。2004年,坡子街第一次改造时客流量不到60万,到了2014年,游客数量突破了200万,作为长沙一个对外的窗口和名片,如今的坡子街被林立的商业大厦包围,没有独有的风格,缺乏准确的定位,“火宫城”规划的横空出世,名字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争议?老长沙味道和湖湘文脉,在这座新城中又如何保留呢?我们继续观察。
【VCR2】“新窗口”——“火宫城”的构想
【配音】
一座“火宫城”,给坡子街带来无限遐想。设计方案还在激烈竞争时,天心区又派出多个工作组分赴成都、南京、上海等地去考察各地城市文化名片,与长沙的“火宫城”作一一对比。
【快剪】剪辑一组锦里的镜头
【配音】
成都锦里,依托武侯祠博物馆,从2004年重新改造,揭开面纱至今,早已蜚声海内外。茶馆、戏楼、酒肆、手工作坊、工艺品摊点、美食小铺遍布街区。这里网罗了最具四川特色的各种名小吃,还拥有四川民间艺术的汇集,川剧、变脸、泥塑,浓浓川味尽在其中。
【同期声】
成都旅行社协会 执行会长 陈鸿
锦里当初商业定位就定的非常好,所有的商家不重复,比如说你开一个棉花糖的,第二家就不开棉花糖的,招商的时候商业定位非常准的。里面还有弹棉花,还有成都古老的吹糖人、刻字,包括那些雕刻,只有一家没有两家。在长沙来说,应该也是非常多的,作为一个大都市来说,应该把整个湖南文化缩影到长沙这条街道里面。
【配音】
锦里如今年客流量早已突破了600万。而早在十年前,这里也仅仅是一个破旧居民区,依托武侯祠,重新“换血”规划新建,才有了如今的“清明上河图”般魅力街区,锦里的成功在于它“民俗、名食、商业”的准确融合。
坡子街的现状亦是如此,在定位上看,以小吃起家的坡子街,缺失了民俗文化的体验精髓;从建筑上看,整个坡子街60%建筑都属于老旧居民楼,仅有的火宫殿和伍厚德堂无法承载起一条街的底蕴和功能。虽然起步时间相似,坡子街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已经远远落在了锦里之后。
【同期声】
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公司 董事长 张渝新
最成功的是定位,锦里把文化和商业很好的结合,商业就是文化,文化就是商业,我们定位就是民俗的,我们文化也是民俗的,民俗性的文化就是商业。民俗是活的,没有死的,衣服放在那里你不穿,它就不是服装民俗。现在在锦里就是有些文化体现不是太强的商业体量大了一点,就是太商业化了。
【同期声】
《经视观察》编导 胡彬彬
如今的锦里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中,曾经有过的小茶铺不见了,更多的是时尚的酒吧和咖啡馆。虽汇集了成都各种小吃和民俗展示,却也少了原住民热闹的休闲气息。这或许能让如今的坡子街有所思考,如何在“火宫城”中去寻找最长沙的生活。
【配音】
湘江沿岸曾经商贾繁华,如今依旧热闹繁盛。翻开湘江东岸的城市规划蓝图,经过改造的老街不少,成功的样本却寥寥无几。从曾经城北最为繁华的湘春路,到都正街、太平街,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外立面,或只是改造普通居民楼外墙,如今新建的“火宫城”也仅仅是“新瓶装旧酒”吗?一座火宫殿,一条街,一座城,一字之差,是否能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长沙呢?
【同期声】
长沙市天心区委书记 曾超群
打造火宫城,我们最需要是挖掘它的历史文化品位,同时用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来确保它能够在历史与时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将成为具有湖湘文化标识的国际大都市建设的一个蓝本、一个标杆,出现在长沙市城建历史上。
【主持人3】
老街期待的是转身后的巨变。不论是坡子街,还是“火宫城”,这一变,也将会是未来长沙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一字之差,仅仅是空间的延展吗,在保留湖湘文脉上,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点击智库,请教专家。
【同期声】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 馆员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委员会 委员 陈先枢
新建的建筑一定要和火宫殿的老建筑应该相协调,火宫殿是一个祭祀火神和餐饮于一体的形式,总体来说,要像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那个形式,当时祭祀和餐饮于一体的,所以它的风格还是源于火宫殿的风格,再一个就是在坡子街的两厢,洪家井那些街道,尽量地要保留它的老城的街巷的格局,不能在这个区域里面再建高楼,里面新建的建筑必须要和火宫殿那个建筑相协调,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历史街区。
【同期声】
长沙市城市规划协会 理事长 何惧
我非常反对仿古建筑,包括太平街,我们现在做一条历史街区,就把它做成了民国风格、什么宋代风格也好,唐代风格也好,我觉得这都是不对的,现在做的东西就应该是现代风格的。如果有历史的成分,我们就要用现代的语言,对历史的理解也好,设计师把它变成符号,变成设计语言,让它在现代的设计风格里去体现,这才是高手。
我们今天的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我们做的城市规划,包括我们设计的城市建筑,50年、100年以后,它也将成为历史,也将是要保护和记忆的东西,历史的保护不能够拘泥于对原来的仿造或者模仿,应该是用我们现在的智慧来诠释或者表述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主持人4】
好的,谢谢。在“火宫城”的规划难点中,一边是高端商业,一边是文化地标,既要传承湖湘文化,又要引领现代潮流,规划如何找到平衡?我们继续点击智库。
【同期声】
长沙市城市规划协会 理事长 何惧
我们现在的“火宫城”不论它怎么建,都不会被这边的高楼大厦和那边的现代建筑,这边的历史感去削弱它。我觉得呼应是一种处理手法,比如说旁边建筑都和火宫城呼应,都是风格要协调,这种方法很好。但还有种对话也是很好的方式,比如说周边都是高楼林立,现代化,唯独只有这里历史文化很浓重,那么坐在这个街区看到那现代化建筑,感觉到一种时空的对话,历史和现代的对话,我觉得也是另外的一种感受。
【同期声】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 馆员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委员会 委员 陈先枢
必须要有原居民,但是原居民的人口密度又不能太高,要有适当的适当的程度,要使游客要有活动的空间,这样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人流和原居民的人口密度要有很好的平衡,这样才能达到既保留湖湘文化的特色,又能够提高他的经济效益,把它作为一个旅游品牌来推进的这样一个目的。
【主持人5】
好的,再次谢谢两位专家。百年之前,“文夕大火”中坡子街被毁于一旦,逐渐沉寂,十年前一次规划,让坡子街在城市商业中心重新复苏。如今,无论是一条街,还是一座城,只有保留湖湘韵脚,才能放飞更大的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