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李静)8月8-10日,中韩儒家经典研究论坛(2025)在孔子研究院举行。来自中韩科研院所的50余名学者围绕“《论语》传承与教育价值”展开讨论。
孔子研究院院长孔德立主持开幕式。他表示,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不仅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更对整个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历史影响。中韩两国共享儒家文化的精神血脉,要在历史脉络中,探寻经典文本的历史和现代意义。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朱瑞显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聚焦《论语》等经典,不仅是文本解读的学术对话,更是文明基因的深度解码。
釜山大学汉文系教授、韩国经学学会会长金承龙致辞中认为,儒家思想在东亚不仅是研究对象,更是作为社会实际构成原理而存在。学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历史传承的脉络之上,青年学者承载着儒学研究未来的希望。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剖析了儒家“正方向”思想的现代价值。在当代社会,重新认识并汲取这份关于“正方向”的古老智慧,对个人安身立命、社会和谐治理,具有启示意义。金承龙系统梳理了19世纪至20世纪“君子”这一概念在16种英译本中的翻译演变史,揭示了东亚价值在现代性语境中的融入。他呼吁打破翻译中的文化霸权,平等审视各方译本,以此实现平等的跨文化沟通。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史哲》主编杜泽逊分析了商朝贵族箕子过殷墟时所作的《麦秀之诗》对后世中朝的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他认为,中、朝诗人对“麦秀”“黍离”的用典,反映了中国与朝鲜在文化上有着密切联系。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明贵认为,李縡的《论语讲说》为儒学实践提供了清晰路径,向外表达了为国以礼、治国以信的政治主张,向内指导士君子学以致道,体现了李縡儒学的经世致用特质。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康齐认为,《论语》研究与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聚焦“领导力培养”。孔子思想中的“和而不同”“修己治人”等理念,为现代社会的分裂危机与领导困境提供了关键解决路径。
本次论坛由孔子研究院、韩国经学学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