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湖南经视观察】《攻坚》(三):新角色 活起来

时间:2015-12-1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经视观察

【湖南经视观察】《攻坚》(三):新角色 活起来(图1)

“乡亲们穷,只是钱少而已,不怕!”这是洞口县宝瑶村第一书记曹云辉,驻村帮扶半年后的最大感想。

距离长沙400公里,罗溪国家森林公园深处,海拔700多米的宝瑶村,是洞口县海拔最高的贫困村。一片山,困住一村人。曹云辉来这里扶贫已有两百多天,从财政厅的副处长,转变为宝瑶村的第一书记,原本习惯了写材料的手,现在更多的是接触大山里的一草一木,每月他都要在这山村里工作25、6天。曹云辉坚信宝瑶因山而贫,也能靠山而富。他说:“他们穷只是没钱而已。要让老百姓看到我们这个地方有它自身的优势。我们请省畜牧所的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我们这个地方适合养羊。”

【湖南经视观察】《攻坚》(三):新角色 活起来(图2)

曹云辉满怀信心开始劝说贫困户入股养羊合作社,冲锋衣加黑雨靴,挨家挨户询问,却被贫困户断然拒绝:“养羊不赚钱,你是城里来的,你不知道。我们以前养过,赚不了钱,我不养。”又划了一个“叉”。在曹云辉记录的村民入社意向表中,全村48户贫困户,已经有三分之一明确拒绝加入合作社。冬天的山风冷冽刮过,曹云辉要成立村里第一家农村合作社的计划,也遭遇了贫困户的“冷空气”。

为什么明明是划算的买卖,贫困户却不买账?曹云辉带着疑问回到了办公室。一间十来平米的卧室,床铺、衣柜之外,再加一张桌子,已经是村里条件最好的人家。回想起第一天来宝瑶村的日子,为了拉近和村民的距离,他靠着笔记本一句一句学着洞口话,与村民一起和宝瑶的特色熬茶。日记本中还记录着2015年4月11日的情形。“今天第一次走访贫困户,喝了熬茶,这是宝瑶村的特色,家家户户都有。茶很苦,村民们却喝惯了,我们要放糖才能喝下去。晚上有些睡不着,一半是茶的缘故,一半也是忧心这里的扶贫工作。树皮做的屋顶,看着揪心...未来三年的扶贫工作,定要给村民的苦日子里多加些糖。”为了放对“糖”,曹云辉每次走访村民,都会留意房前屋后有哪些资源。有时看到山泉水,忍不住去尝一下;有时看到高山稻田,会问问情况;有时遇到好的草场,也会想向专家咨询。然而身体上的融入与他想象中更快,观念上的契合却是一段漫长的路程。

内心焦虑的曹云辉,有时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儿子今年15岁,读初三,是曹云辉驻村帮扶时最大的牵挂,也是他最大的动力。他说:“我们以前有过所谓的约定,就是共同进步。包括他学习上的进步,包括我在扶贫进度上的进步。我们定期可以交流,他就有时候问,爸爸你那个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曹云辉心有不甘,立即召集村委开会。却不想村委也有质疑。村主任认为“找几个大股东包下来就可以了,没必要自掏苦吃”。妇联主任又说:“我觉得只要扶贫资金作为股金,给贫困户分红不就可以了吗?没必要这么麻烦”。曹云辉拿起笔纸给他们算账,用扶贫资金入股黑山羊合作社,平均下来,每人一年股金为2000元,以30%的利润来看,一年只能增加收入600元,几乎无法实现脱贫的目标。要脱贫,必须贫困户主动参与进来。“不一定非要让他们全部加入合作社,但是要让他们主动来了解市场,了解这个合作社的运转情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曹云辉将自己的微信名叫“山高我为峰”,与村主任,村支书一起推动了宝瑶第一家农村合作社的成立。之前拒绝的村民,不仅加入了黑山羊合作社,还渐渐有了新想法:“我想用这个基地搞一个合作社的形式,种一个菠萝葡萄,套种一些杨梅,还可以养猪,那个剩余的肥料又可以种植菠萝葡萄,做杨梅肥料。我们组的我带个头,在家里今后有事做,一定把这个项目做好,我也有这个决心。

【湖南经视观察】《攻坚》(三):新角色 活起来(图3)

变了,村民们有些奇妙地变了。现在曹云辉的办公桌上,时常放着各种植物,有时是橘子,有时是栗子,还有红豆杉,菠萝葡萄。贫困户们学会点菜了,曹云辉也乐于当“厨师”。不仅请专家过来调研,他还带着村民出去考察。在通道考察菠萝葡萄时,村民们看着漂亮整洁的寨子,数着楼层,1、2、3、4、5,他们眼里慢慢都是期待,仿佛看到了宝瑶的明天。

中国扶贫研究中心的主任张琦认为扶贫一定要造血,而且要造好血,才能让扶贫成果持续下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吴国宝则认为,在扶贫工作之外,还要建立财务公开和监督制度,技术培训的有关制度,农民参与决策的制度。


摘掉贫困的帽子,第一书记是村民身边最精准、最温暖的那双手。“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曹云辉们离家千里,踏上了扶贫的征程。长路漫漫,却已见曙光。我们期待三年,五年过后,第一书记种下的观念种子,能发芽,生长,亭亭如盖,荫庇勤劳的乡亲们。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