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首届紫金非遗传播论坛暨非遗智库成立仪式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

时间:2022-06-15 来源:未知 作者:交汇点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由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紫金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主题活动紫金非遗传播论坛暨非遗智库揭牌仪式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融媒体中心举办。

本次论坛主题紧扣今年非遗活动“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 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的口号,设定为“非遗传播与乡村振兴”。同时举办“紫金文创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简称紫金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中心)揭牌仪式。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紫金非遗传播论坛开幕式暨非遗智库揭牌仪式上,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尚洪波表示,非遗不仅成为中国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还融入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好题材和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好载体,开展非遗智库建设非常必要,他要求把紫金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新型非遗智库。接着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教授代表紫金文创研究院理事会和南京艺术学院,对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祝贺,他要求研究中心要按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求,完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共外交功能,突出非遗智库特色。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晓锋教授表示非遗智库的设立既为校校合作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探索校企、校所合作迈出了重要的步伐,还为学院学科新的生长点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新的助力。

近期,非遗与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充分显示了非遗对于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意义。不过,以非遗推动乡村振兴依然存在较多难题,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薛可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所说,乡村非遗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非遗的表现方式单一,难以形成有效传播;非遗经济效用低下,难以形成特色乡村产业链。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郑长铃研究员表示从民族民间文化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接轨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的突进以及粗放性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留下的后遗症值得反省,再次倡议回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吃透精神,结合中国国情,从头开始。当前,非遗与时代同步,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更加必要。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秦枫教授提出了数字化对非遗的“接合”问题,让数字化技术支撑和传播非遗文化。

面对非遗推动乡村振兴的各种难题,关键在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既要起到引导、激励作用,又要避免产生各种尖锐问题。紫金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韩顺法教授承担的江苏省智库办重点课题“江苏非遗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研究”,把研究重点落在了非遗政策上。非遗政策涉及面非常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紫金非遗论坛下半场的开题论证会上,江苏省人社厅乡村振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汝军认为制定优化的非遗人才政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角形象研究基地博士生导师季中扬教授表示要结合田野调查和深入的个案,再加上国际比较视野,才能制定更完善的非遗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同时要关注非遗在乡村的网络传播问题。我国农村传播学开拓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方晓红教授认为非遗与乡村振兴有着辩证的关系,并非所有的非遗文化都适用于乡村振兴,要根据非遗的不同属性,分类制定政策,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陶卓民教授强调了非遗介入乡村振兴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其中土地政策是重中之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庄曦教授认为不能忽视乡村传播与舆论环境的塑造,需要相关政策支持。担任专家组组长的紫金文创研究院副院长、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晨教授特别指出不能仅仅着眼于政策,一定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坚持非遗与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判断与立场,立足于时代,制定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非遗保护利用政策。

在全体参会嘉宾的热烈讨论下,首届紫金非遗传播论坛圆满结束。根据紫金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韩顺法教授介绍,紫金非遗传播论坛将作为紫金非遗管理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智库建设的品牌活动,每年会选择不同主题召开。编辑:刘艳元

(来源:交汇点)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