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海洋文化与形象史学论坛2023”举行

时间:2023-04-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马托弟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4月15日,“海洋文化与形象史学论坛2023”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形象史学》主编刘中玉,《中国史研究动态》副主编苏辉,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尚永琪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邹振环围绕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贡狮与明代狮文化作主旨发言,通过对明朝史学、士人赋赞、民间小说中构建的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贡狮活动及狮文化的剖析,认为当时郑和下西洋及贡狮活动对建立和稳定明朝中央政府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有着积极的作用,相关书写显示出当时中国开放和面向世界的雄心,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时人对狮子的目睹熟知形成了永乐时期开放政治之下中外动物文化知识交流再度复兴的特色。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抽丝剥茧,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杨宝玉认为,活跃于晚唐敦煌的文士张球实则为浙东越州(今绍兴)人,作为“乡贡进士”,张球在建功异域情怀的激荡下,大致于咸通年间西行入幕归义军府,自觉融入敦煌文化并成为晚唐敦煌文学、敦煌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此外,山东博物馆副馆长杨爱国、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倪润安、宁波大学教授刘训华等学者分别围绕山东孝山堂石祠百济与新罗人题刻、浙东东吴时期墓葬葬俗、海洋叙事等议题作了主旨发言。

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就海洋文化与中外交流、文本与石刻、汉画与图像等议题进行了交流。通过对比新出汉代医书《天回医简》和日本明治时期《马本记鎌》中马的“口齿图”,尚永琪认为,从汉代中国到近代的东亚日本,关于马匹身体形态、年龄判断的知识体系,一直作为民间知识进行传播,不同于官方颁发“相马经”中的图像的模式化现象。厦门大学教授刁培俊关注了苏轼笔下出现的各类植物,尝试展示苏轼视域下的植物世界,进而重构11世纪前后北宋之自然生态与地理环境,以及时人之日常生活图景。宁波大学讲师来亚文认为,天一阁博物院馆藏小隐山庄钞本《敬止录》所录之《庆元府城内大小二湖丈尺图》应该是南宋嘉定十三年庆元府城遭火灾后所绘,极具史料价值。

海洋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形象史学作为近年来构建的文化史研究方法论,一直积极参与和推动包括海洋文化在内的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探讨与融合实践。此次论坛紧扣海洋文化与形象史学这一主旨,从海洋文化的历史与传承、中外文化交流与交融、图像表达与历史观察、区域文化与石刻文献等多方面展开了跨学科讨论。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代文化史研究室、《形象史学》编辑部、《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