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想)6月30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举办了“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论坛”。本次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十余位学者参与了主题发言与讨论。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为本次论坛致欢迎辞并发言。杨成表示,中国的区域国别学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特别是对地理上实现全覆盖的国别区域的需求。区域国别研究是时空综合体,地理学是区域国别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对区域国别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交叉会出现一定的知识叠合,可以互相做一些相关的利用。区域国别学把地理学当成基础性支撑学科,不仅仅是学科互涉、简单借用,而是要学科互构,这很可能会产生新的本体、新的认识论以及新的知识论。杨成表示,举办本次论坛适逢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期望本次论坛为打破学科边界、实现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交叉融合,以及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贡献智慧。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员王丰龙发表了关于地理学对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启示的演讲。王丰龙表示,地理学可以从空间视角、实地考察以及综合性视野三个方面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参考或借鉴,并强调地理学应该超越经验事实,重视理论的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李响讨论了时空大数据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应用。李响认为,地理信息科学和时空大数据技术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分析工具,并强调学科交叉可以在应用端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涛以“一带一路”为案例分享了地理学在相关研究中的价值与作用。宋涛表示,地理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应用于对外援助项目的集成分析,如遥感数据的解译,以及工业园区对当地的影响。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彭飞探讨了地理学在支撑区域国别学教材建设方面的思考。彭飞表示,区域国别学教材应该立足于中国视角,突显世界的中国观、中国的世界观和未来的全球观。彭飞认为,教材应突出重点地理问题,注重地理学科的特色,并将要素参与、领域互动和跨尺度的耦合地理特色纳入区域国别研究中,同时要具有家国情怀,以国家利益为根本。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胡志丁强调了从地缘环境入手理解一个国家或区域的重要性。胡志丁认为,地缘环境包括地缘关系、地缘结构以及内外部整体条件因素,对国别与区域研究至关重要。
在主旨发言环节结束后,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刘承良、副教授郭琪、副教授张红,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如东对发言进行了点评,并与发言人展开了热烈讨论。
通过本次论坛的精彩发言和深入讨论,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之间的交叉融合得到了充分展示。此次论坛为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地理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