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7月2日至7月5日,由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岭南大学、浸会大学、全球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南南论坛”在中国香港举办,主题为“健康与可持续之路”。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平、浸会大学副校长吕爱平、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及发展中心生态文化部主任刘健芝、香港电影导演邱礼涛、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潘公凯、海口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温铁军、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温建民、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袁钟等应邀出席并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约500人参会,大家汇聚争鸣,集思广益,探索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论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7月2日论坛开幕,黄平主持论坛,岭南大学副校长姚新教授致欢迎辞。
论坛单元一的主题为“文化传统、身心健康与可持续性”。讲座中,吕爱平分享的题目为“文化融合对中西医结合的启示”,他指出,未来中医学将会是系统医学(System Medicine)的时代,需要将生命科学与数据科学互相结合,这包括在诊断上需要用到大量数据对不同疾病、病症、状态等作出分类,在成药研发上用到两种成分来达至更好的协同效应,以及研究及了解不同疾病、状态以至药物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温建民以“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中西医结合路径”为题,讲述了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指导思想及所取得的成果,例如青蒿素的研制。袁钟在其“与文化相适应的健康模式”分享中,对中西医背后的文化及各自对生、老、病、死的态度和回应作出梳理比较。
单元二的主题是“健康与可持续”。温铁军以“全球化解体与中国生态化转型”为题发表演讲。戴锦华围绕“健康”一词的内涵展开论述,她指出“健康”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上是否存在身体疾病,还应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符合社会价值、评价系统或主流生活方式。汪晖探讨了二十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指出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翻天覆地变革的时期,不仅完成了民族独立和工业化,社会各领域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
单元三的主题是“健康与社区可持续”。来自中国内地与香港、马来西亚、印度、津巴布韦、不丹、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地的专家学者,深入剖析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地的社区建设与人的健康状态。黄平以“社区建设与生活品质:为了谁?如何做?”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论坛结束后,在黄平的带领下,部分与会人员实地调研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情怀,并参观了广东科学中心,理解科技创兴与惠民健康的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