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构建文学·语言学学者—编辑共同体——第八届学术期刊文学·语言学编辑论坛在西安举行

时间:2024-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航 杨非非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8月25日,文学·语言学学者—编辑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暨第八届学术期刊文学·语言学编辑论坛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文学语言学学术期刊代表和专家学者近80位,共同聚焦新时代文学语言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冯荣,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王云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秘书长杜敏,论坛发起人代表、《澳门理工学报》编辑桑海参加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苏仲乐主持开幕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清借此提出,“为情造文”就是好文章,“为文造情”就是伪文学,文学研究要紧扣文本、立足现实,保持理论耐心,做实既具前沿性又具基础性的文学理论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学期刊发展面临自主议题设置能力不足、开拓意识不强、知识跟踪困难、期刊交流沟通不足、期刊同质化现象严重等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丁国旗提出,新时代文学期刊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做好意识形态严格把关基础上为本学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注重引领本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做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双向视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威呐喊。

处理好研究和编辑的关系,是构建文学·语言学学者—编辑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认为,研究和编辑内含一定的张力。为此,学术期刊编辑也应加强对理论的学习研究,以此把握学界前沿领域、了解学者研究之甘苦。同时,要坚持学术观点至上,不唯学者名气,不迷信新材料。

新文科建设是深化文学研究的重要语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王伟认为,新文科建设语境下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境,要坚持在交叉融合中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经典,在中外融合中寻找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角度,积极尝试数字人文的知识创新方向,不断扩展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边界,积极构建“大文本观”“大文学观”“大文化观”和“大文明观”。

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