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2024年12月28日,由江苏省社科联主办,南通大学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大学召开。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会上讲话。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王建国,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新陆等学者作主旨报告。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俊杰主持会议。
张新科表示,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南通作为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为此次研讨会提供了灵感碰撞的舞台。他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底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刻把握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一是“浚源”与“疏流”的紧密关联,要紧紧抓住文化的根源,积极疏通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二是“自觉”与“自信”的内在联系,要更加自觉地传承文化基因,更加自信地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三是“必然”与“必须”的逻辑关系,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莫砺锋以“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好故事的源泉”为题,深入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故事资源。他认为,这些故事不仅是民族记忆的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讲述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的不竭动力。
赖永海以“儒家‘人学’的当代价值”为题,分析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人性、道德、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刻见解,认为这些理念在促进个人品德修养、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
王建国以“基于文化传承的建筑实践与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数字构建初探”为题,介绍了中国历史研究院项目、大理书院项目、丁蜀古南街保护改造项目中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数字构建的应用情况。他认为,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范小青以“文明的雨,飘洒在古城的每一寸空间”为题,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古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印记。她表示,从古建筑、民俗风情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处都浸润着文明的雨露,展现了古城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载体的独特魅力。
王新陆以“传统文化和中医学”为题,探讨了中医理论如何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体系的构建,展现了中医学独特的哲学思维、人文关怀,及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独特价值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