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8月22-23日,第二届长三角公共管理学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届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公共管理创新”为主题,组织了主旨报告、平行论坛等多项活动,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据悉,长三角公共管理学年会是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江苏省公共管理学科联盟联合主办的年度学术活动,旨在凝聚长三角三省一市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构建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参谋咨询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治理体系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磊,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钱明涛,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会长郁建兴,江苏省公共管理学科联盟理事长孔繁斌,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市社联副主席陈志敏出席会议并致辞,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春奎主持开幕式。
王磊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既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带来了更为紧迫的时代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扩大新质生产力相关投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治理体系与治理模式,已成为公共管理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钱明涛在致辞中提出,长三角地区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如何通过公共管理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并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已成为重大时代课题。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决策咨询,切实提升服务改革发展实践的能力与水平。钱明涛就此提出三点思考:一是以制度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保驾护航;二是以治理创新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是以理念创新引领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郁建兴在致辞中认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关乎体制机制的重大命题,也对我国公共管理学界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需要深入剖析制约长三角一体化的制度性障碍,综合运用技术创新、体制变革与政策优化,系统破解一体化发展中的难题。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识别、分析和解决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诸多体制机制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区域一体化中的具体挑战,更是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沿实践,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
探索高水平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孔繁斌在致辞中提出,公共管理学科的蓬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中,已积累了涵盖跨地区、跨部门、跨地域、跨业务及跨技术等多维度的协同与合作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秩序与活力、发展与安全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对这些关系进行系统优化,并推动精准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陈志敏在致辞中表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这里不仅是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沃土,也是公共管理改革创新实践的前沿阵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
会议主题报告环节,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多个前沿议题发表了演讲,内容涵盖数字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政策、公共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创新、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国际化、“投资于人”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路径、将健康融入万策的治理机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现代化中的应用与治理变革、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以及智慧城市平台治理中的权威与问责机制等方面。
活动下设多场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区域协同与政策治理、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医疗与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与治理创新等七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有效促进了新质生产力与公共管理创新领域的深度对话与融合发展。
会议由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复旦大学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实务界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