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国家治理学术座谈会在诸暨召开

时间:2025-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8月27日,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国家治理学术座谈会在浙江诸暨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及基层治理实践者与会,深入探讨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以期共同推动“枫桥经验”的理论化体系化研究。

诸暨市人民法院院长陈键代表诸暨市委市政府在致辞中介绍了诸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机制创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做法。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任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全国同行的支持下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建成国内外一流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的理论高地、实践高地、人才高地和传播高地的战略目标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他表示,作为标识性概念的“枫桥经验”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重要内容,其进一步的理论化和体系化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加强与国外学界的理论对话,推动“枫桥经验”理论研究走深走实。

据悉,诸暨的治理实践既有历史传承,也有红色基因的浸润。南宋枫桥大庙留存120余年《奉县永禁团霸碑》,印证古代基层治理智慧;1939年周恩来曾在此发表抗日演说,凝聚民心。诸暨市牌头镇同文村,张秋人烈士墓及烈士史迹陈列室通过“红色党建+农旅休闲”模式,将革命精神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依托红色教育内容,结合抗战碉堡等历史遗迹,打造基层治理中“以文化人、以史聚力”的创新样本。

聚焦“枫桥经验”的国家治理要素体现与理论化路径,专家从治理逻辑、迭代升级、文化支撑等维度展开分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张雷教授提出,“枫桥经验”已从解决物质需求矛盾演变为适应“陌生人社会”的治理方案,通过创新社区联系机制化解基层矛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黄百炼教授提出,“枫桥经验”已迭代至3.0版本,需从“人的思想素质转变”“社会环境优化”“社会活力增强”三方面深化研究,其在诸暨的实践体现为社会环境改善与活力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杨海蛟研究员认为,“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平安”价值目标,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主题定位、价值目标与治理方法明确。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陈井安研究员以诸暨干部的扎实作风为例,强调“敏捷治理”与“资源精准保障”是落地关键,治理逻辑需从问题导向转向目标导向。人民出版社编辑部高级编辑胡元梓从文化根基角度分析,认为浙东学派“工商为本”、永嘉学派“义利并举”思想为“枫桥经验”实践提供支撑,治理需兼顾因果条件创设与风险控制。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提出,当前“枫桥经验”研究亟须加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的视角,从而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的理论化。

会上,学者们也围绕“枫桥经验”的支撑要素、协商治理模式及理论体系构建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许开轶教授表示,“枫桥经验”依托经济发展、文化底蕴与干部创新能力三大支撑,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层创新与体系重构的深度互动,需从历史、理论、实践逻辑把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张贤明教授以协商治理为核心,提出“枫桥经验”分结构化制度化与非结构化两类模式,需按场景适配。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张桂琳教授认为,“枫桥经验”具备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特征,需从历史、文化、理论维度推动向理论体系升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提出,“枫桥经验”的核心是贯彻党的领导、立足人民利益立场,与西方“利益博弈整合”逻辑本质不同,出发点是维护人民整体利益。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金伯中教授认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方法论包括辩证矛盾观、人民中心论、民主治理路径与法治思维,是基层治理一面重要旗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猛提到,“枫桥经验”的“源头调解、多元共治”模式可以打破西方对抗性司法认知,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座谈会由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枫桥学院、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联合主办。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