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探索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路径

时间:2025-09-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春燕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9月20日,“都市农业与未来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吉林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现代都市农业的新使命及其发展的多维路径与实践方案。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沈晓晖表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始终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农业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为立院之本,以绿色生态为根本要求,以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超大城市背景下的都市农业现代化之路。希望通过此次研讨,进一步强化与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建立更加畅通的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机制,共同为我国都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与智慧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霞表示,都市农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更关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要把都市农业与粮食安全战略紧密结合,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保障基本供给;要把都市农业与绿色运营发展理念紧密结合,使其成为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把都市农业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汇聚更多领域的智慧力量,推动都市农业研究与实践转型的对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表示,发展都市农业,既是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体现,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都市农业不仅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融合和共同致富的重要桥梁;不仅是一种新型农业的发展方式,更代表农业发展在城市化新阶段的一种趋势。他从城乡人口变迁切入,提出都市农业需从“生存农业”转向“品质农业”,更好满足市民对优质农产品、生态空间、休闲体验的需求,助力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战略规划团队首席科学家王柟提出,现代都市农业已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球主要城市的都市农业共同关注食物系统,均呈现科技化、生态化、融合化的发展特征。中国在关注食物系统的同时,还关注城乡融合。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贵霞通过搭建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框架,阐释了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条件识别、机制保障、路径。为推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她建议,深挖特色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涉农富民产业;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创新农业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形式;强化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保障农业生态产品可持续供给。

“都市农场不仅是食物的生产空间,更是城市居民的‘疗愈绿洲’。”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农业规划所所长李保凯认为,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与疗愈方法有机结合,为身心带来回归自然的疗愈体验,正逐渐成为都市人追求健康、缓解压力的新途径。将疗愈功能有效融入都市农场的规划与建设之中,可以进一步推动城乡资源要素互动,促进现代都市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休闲农业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重价值、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构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青年学者彭乐威提出,推动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提升经济支撑与产业融合水平;优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增强游客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改善交通可达性与文化服务供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

(编辑: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