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南京讯 (记者王广禄)“中国经济学源自中国经济实践。指导产生中国经济奇迹和现代化实践的经济学理论,不是西方经济学,而是中国经济学。”在10月16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与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座谈会上,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表示。
洪银兴认为,中国经济学要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研究范式不是价值分析而是财富分析,因为财富分析范式以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为主线,可以发现各种要素对发展生产力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五大维度展开。
谈及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问题,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认为,应当提炼国外经济学中没有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范畴,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将其作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范畴。
学者强调经济学研究关注“真问题”的重要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开展中国经济学研究应立足本土、面向现实。特别是青年学者,要有自觉提出原创理论的勇气,而不是一味追随模仿。要深入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践、地方工业化模式等独特现象,积极运用新理论、新数据实现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据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徐康宁观察,当前国内经济学研究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一些研究问题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伪问题”。他认为,这种现象与学者不了解现实、不深入实践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寻找选题,在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创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