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一个富强的中国”
兰德公司多方面关注中国研究
西方智库向来标榜所谓“客观性”与“独立性”,然而这种“客观性”与“独立性”往往建立在特定的国际秩序和学术话语体系之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大打折扣。在这方面,被誉为世界智库开创者和代言人的美国兰德公司(RAND)也不例外。兰德公司最先以研究尖端军事科技和军事战略而闻名,继而逐渐发展为一家研究全球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问题的综合性思想库。在众多研究方向中,对中国的研究是其尤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兰德公司每年都会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国的研究报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委托兰德公司进行专项研究并采纳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
兰德公司下设的亚太政策中心(CAPP)是针对美国与亚洲关系以及亚洲地区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的机构,在亚太政策中心近期研究的9个重点问题中,有关中国的议题包括“创建美中政策新框架”、“对中国最大的经济挑战分析”和“中国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排放物的研究”等。1980年以前,兰德公司出版有关中国议题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共169种。伴随着冷战结束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兰德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
兰德公司的中国相关研究贴近现实。兰德公司十分关注1949年后新中国政权的角色,其一系列报告评论了1952年到1957年中国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而随着后来苏联军事力量的提升,60年代的中苏关系成为兰德公司研究的重点,1960年到1964年关于中国的29篇报告有14篇涉及中苏关系。这一时期兰德公司成立不久,研究力量有限;当时的中国对外较为封闭,外界很难获取有关中国的信息;受“麦卡锡主义”影响,美国国内反共和排外思想泛滥,因而兰德公司对中国的研究总体上还不够丰富。
1971年,兰德公司发表题为《重新制定对华政策:美中关系和政府的决策》的报告,主张美国采取“承认一个中国,但不是现在”的立场,该建议被尼克松政府采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兰德公司开始探究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地位、中国的人口政策等问题,这些研究结果为美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兰德公司对中国经济领域的研究显著增多。兰德公司的《渐进革命:中国的经济改革运动》报告认为,中国开启了尝试多样化经济的实验,对于蜂拥来到中国进行商业投资的美国投资者来说,该报告针对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研究非常及时。兰德公司根据对中国国内形势和外交政策变化的研究,建言美国政府应保持与中国的接触,保持在军事和经济上的联系。这与冷战时期兰德公司提出的“承认一个中国,但不是现在”以及“接触加遏制政策”的对华政策有所不同。
90年代中期,兰德公司重新调整研究方向,在研究美国防务和国家安全的同时,还从事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其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还体现在医疗体制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兰德公司在《美国和亚洲:1994—2015年的经济和军事走势》报告中预测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在1994年到2015年的经济和军事趋势,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军费支出和军事资本存量等。
内容摘要:兰德公司每年都会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国的研究报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委托兰德公司进行专项研究并采纳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兰德公司下设的亚太政策中心(CAPP)是针对美国与亚洲关系以及亚洲地区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的机构,在亚太政策中心近期研究的9个重点问题中。90年代中期,兰德公司重新调整研究方向,在研究美国防务和国家安全的同时,还从事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其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还体现在医疗体制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兰德公司在《美国和亚洲:1994—2015年的经济和军事走势》报告中预测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在1994年到2015年的经济和军事趋势,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军费支出和军事资本存量等。
除了影响政府决策外,兰德公司的中国研究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1996年,时任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主任的欧纬伦出版《中国的崛起》一书,提出中国将和平崛起的观点,卡特总统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该观点当时遭到美国主流学者的质疑。从2000年底开始,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兰德公司的中国问题专家频频撰文对中国军力进行分析,对中国军事方面的研究热情高涨。21世纪以来,其涉及中国军事研究的文章就有约45篇。
兰德公司对中国所面临问题的研究也值得关注。例如,2003年兰德公司发表评论文章《裂缝: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敌人》和专题报告《中国经济地带的断层》,其核心观点是,中国经济过去20多年固然带来了举世惊羡的增长,并且近年的经济增长率依然保持接近10%的高水平,但仍会在多个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失业率和贫困的恶化、腐败问题、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的失控、水资源供应不平衡和污染、能源消费和价格的上升、金融体制和国有企业的脆弱、外国投资的撤回等。这些问题关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问题的恶化都可能打断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要缓解这些危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国威胁论”等质疑声也不断出现,一些兰德学者对此进行了有力反驳。2005年5月19日,兰德公司前亚太政策中心主任及亚洲政策首席研究员欧尔霍特博士向美国国会中国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提交《中国与全球化》报告,提出“世界需要一个富强的中国”,引起外界强烈反响。2006年这位中国问题的乐观派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中国威胁论”等噪音并不会影响美中政策走向,崛起的中国不主张取得支配世界的权力,且美中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已成为盟友。
随着中美两国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兰德公司还与中国地方展开合作,为中国的海南省、江苏省和天津市等地提供过咨询服务,兰德公司向海南省提出了改组财政系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建议方案;还对海南经济特区与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兰德公司受天津滨海新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委托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帮助其通过技术创新制定和实施经济增长的战略计划,并发布了《中国如何通过投资高科技应用来增强经济发展》的报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6日;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关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