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董向慧:面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舆情智库建设

时间:2022-12-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董向慧 贾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舆情应对、舆情信息、舆论引导的重视下,各类舆情智库得到长足发展,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叠加共振趋势抬头,信息技术与媒介形态革命为各国执政安全提出新挑战。面对上述种种风险和挑战,建设和完善面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舆情智库已势在必行。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舆情智库要强化国家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如今,世界格局与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频发,地区冲突动荡溢出效应显现,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安全提出新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保持团结稳定的发展局面,保障政治安全、制度安全、执政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关键。

  作为以民众社会政治态度为研究对象,以舆情研判、舆情支持为服务手段的舆情智库,尤其需要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智库的思想理念、职能定位、服务体系。强化舆情智库的国家意识,坚持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至上,尤其要做好威胁总体国家安全的极端思想、煽动思想的分析研判,切实为维护国家安全大局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增强舆情智库的忧患意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变化对我国带来的可能影响;优化舆情智库的职能定位,既要重视舆情应对、舆情支持,更要重视舆情风险预判、防控,助力阻断风险尤其是政治性、公共安全性风险转移扩散的通道,实现阵地前移。

  对标国家安全制度与治理体系

  舆情智库要提升主动、精准、高效服务能力。智库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相继出台,为舆情信息工作服务国家安全做出了制度设计。作为以收集、分析和研判舆情信息为职能的舆情智库,在新形势下应对标国家安全制度与治理体系,提升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高效性。

  第一,舆情智库要提升服务国家安全的主动性。《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大时,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有关部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网络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舆情智库作为舆情信息分析、研判的专业机构,应主动服务,回应政府等机构的需求,在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事件中积极作为,助力各类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国家安全。第二,舆情智库要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舆情研判、舆情应对工作。《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都明确将舆情应对作为重要内容。对此,舆情智库应根据党务、政务等不同领域舆情的特点,基于舆情工作规律提出契合的方案、对策,提升服务的精准性。第三,舆情智库还应提升服务的高效性,这需要舆情智库针对重点群体、行业做好数据、案例积累工作,在面对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舆情事件中厚积薄发、有的放矢。

  聚焦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舆情智库要助力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现今,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舆情表达的主渠道。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网民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环保安全等领域有更高的要求,网络舆情事件呈现明显的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特征。舆论生态出现显著的“后真相时代”现象,即人们将情感与信念置于理性与事实之前、之上,网络舆情事件与意识形态论争背后的情感动员、情绪宣泄越来越多,这增加了网络社会治理的难度。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提升了操纵、煽动网络舆情事件,制造不同群体对立与隔阂进而操纵民众政治态度的风险。上述因素都为意识形态安全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挑战、新问题。

  对此,舆情智库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予以认识与应对,为巩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做好基础理论创新,为合理应对提供参照和参考。第一,深入研究网络舆情事件与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揭示舆情事件背后的意识形态建构逻辑、路径,为舆情应对尤其是政务舆情应对提供“坐标系”。第二,深刻解释舆情事件背后情感、情绪的动力结构、动员机制,挖掘舆情事件潜在的社会心理条件和基础,为情感治理与情绪疏导建设良好社会心理建言献策。第三,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政治态度、意识形态操控带来的内部、外部风险,为网络空间、大数据立法与管理提供前瞻性、有效性建议。

  积极参与文化互鉴

  舆情智库要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凝聚力与组织力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全球化深入推进过程中,各种文化、价值观激烈博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舆情智库大有可为。

  第一,舆情智库要开阔视野,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动融入国际传播体系,善于运用国际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媒体参与全球治理尤其是网络社会治理讨论。第二,精心设置议题,围绕信息革命、社交媒体对世界各国执政安全、舆论生态等带来的共性问题,推介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的经验和做法,提升国际话语权。第三,舆情智库要重视智库成果的宣介、推广,培育一批知名专家学者,鼓励智库专家积极参与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参与媒体融合进程,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建言献策。第四,舆情智库要发挥“第二轨道外交”作用,与海外知名学者、智库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参与文化互鉴、文化交流,本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讲好中国人民社会政治态度的思维方式、文化基因,讲好中国舆情与西方民意的异同,讲好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文化与价值观博弈中提升话语权。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技术现象学视角下智能算法嵌入社会与治理研究”(22BSH001)、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舆情智库建设研究: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19YZD-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