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李国强:对当前中国智库建设若干问题的认识文章目录及要点

时间:2016-10-26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李国强

作者介绍李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01摘要[目的/意义] 本文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国智库建设的总出发点和方向,是中国智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是中国智库建设的初心。[方法/过程] 本文围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这个总概念,以问题为导向,多方面、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结果/结论] 本文主要对三个方面问题作出探讨,一是对中国智库发展新时期作出判断,认为我国智库发展纳入了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二是从多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丰富内涵,并针对当前智库建设中一些具有争论性或者模糊性认识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剖析;三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索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若干问题,既总结实践新经验,也提出建议。

文章目录及要点

1 中国智库发展进入法治化制度化新时期

1.1 中国智库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两个主要标志

1.1.1 习近平总书记“4.15” 智库建设重要批示

1.1.2 智库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1.2 党和国家重视加强智库建设,有其现实性和客观必然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建设,有其现实性和客观必然性。一是决策的纷繁复杂及决策科学化的需求。二是决策民主化的需求。三是智库参与公共决策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四是国际现代化国家以及国内智库发展的经验。

2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

2.1 智库与我国古代智囊不同

从智囊走向智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智库区别于智囊的地方在于,智库是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咨询机构,是智力集中地,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并以服务决策为实现宗旨的手段。

2.2 智库建设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并无统一模式

智库的结构及发展模式均是和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息息相关的,并无固定模式。智库按照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智库在组织结构、管理、运作方式、研究项目的设定及资金来源,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2.3 何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需要深入认识和全面阐释的重要问题

2.3.1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特在哪里”

一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必须以服务决策为导向,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三是坚持科学精神、求真务实,鼓励大胆探索;四是官方智库与社会智库共同发展。

2.3.2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新在何处”

2.4 智库“独立性”“非政党化”是伪问题

研究人员进行政策研究历来要求独立思考,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做好调查研究,提交报告,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下一次递交报告的机会。

2.5 全面认识和履行智库的各项功能

2.6 智库影响力问题

3 积极探索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3.1 在智库治理中,首先要重视智库宏观治理

3.1.1 决策机构要充分使用好各类智库,形成智库联合体

3.1.2 要在宏观上做好智库布局

3.1.3 智库选题非常重要

3.1.4 智库课题研究组织的创新管理

3.1.5 政府购买智库服务问题

3.2 智库微观治理问题

3.2.1 智库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一是建立人才留住机制和流动机制。二是在智库人才大数据库构建中,要注意形成完备的智库人才结构。三是对智库人才的素质要求,作为智库人要忠诚党、国家和民族,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和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

3.2.2 创新智库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

3.2.3 促进官方智库转型发展,是当前智库建设的重要任务

3.3 积极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评价体系

一是要正确的评价导向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发挥好评价的导向性、促进性和示范性作用;二是方法上要注重问卷调查评价与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与专业权威机构和人士评价相结合;三是智库专业化评估与社会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四是注重决策咨询过程与决策咨询结果高质量、“管用”相结合,智库评价与决策者相结合;五是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六是注重产出与成效、过程与结果、规模与质量、特色与专业、开放与合作、自主研究与组织研究相结合;七是注重促进具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文化建设。


引用格式:李国强. 对当前中国智库建设若干问题的认识[J]. 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4):32-38,92.

(来源: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年10月24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