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今
“智库”(Think Tank)一词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1916年成立的政治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的前身)是现代智库的原型,因为它是现代第一个专门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独立组织。成立于1907年的美国罗素•塞奇基金会(Russell Sage Foundation)、成立于1884年英国费边社(Fabian Society)和成立于1908年的德国汉堡经济研究所(Hamburg Institute for Economy Research)分别为美国、英国和德国最早的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发源于1906年,是日本民间最早的智库,也是日本最大的咨询公司。智库的发展是决策代议制和世界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之间冲突的必然结果。决策“代议制”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和数百年民主化进程的自然产物。代议制以少数精英决策为主要特点,但决策环境却由于信息量大幅增加而日益复杂——人类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推动了智库大发展。发达国家的咨询公司、智囊团等,规模大,从业人员很多,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相当大。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为例,布鲁金斯的学者帮助创建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在建立联合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基金会1980年推出的《领导者的使命》成为里根政府高层人员的手册,长久而深远地影响了共和党的执政理念和重大决策。美国总统奥巴马组阁时,众多美国智库的学者进入了他的执政团队。
(一) 美国智库的发展
智库在美国的政策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为国家政策或法规、为政府提供政策方案、提供和储备人才、教育社会和公众等重要社会作用。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公布的《2008全球智库报告》显示,美国依然是全球智库研究能力最强大的国家,在全球5465家智库中拥有1777家,在每年的运营经费上,前十强的美国智库共拥有5.606亿美元。
美国智库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起步阶段(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成立的智库大都从事长期性的政策研究,致力于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研究和解决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当时的智库主要有罗素塞奇基金会、政府研究学会、胡佛研究所和对外关系委员会。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军方向美国高校等学术机构征集了大批美国本土和欧洲避战来美的专家,组成多个智囊服务机构、军事科技突击研究机构,直接为美国的战争服务。
政府合同型智库兴起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这期间,美国政府开始重视由工程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相结合所产生的综合研究成果,迅速出现了大批与政府签订研究合同的智库,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成立于1948年的兰德公司。
政治宣传型智库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得智库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它们向政策制定者推销政治主张,灌输各种思想。这些智库一般都有鲜明的政策、党派和意识形态倾向,力求影响当时的政治或政策。同时,保守派智库数量开始激增,其中的代表是传统基金会和卡托学会。
政治家后援型智库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般由具有政治雄心的人物或其支持者,以及离任后着力进一步推进其政治和意识主张的前总统等人创办。这类智库主要有:卡特中心和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关注的是推广其政治主张。
美国智库目前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研究议题多元化:美国智库议题无所不有,除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外,一些前沿科技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也都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高度国际化:美国智库的服务对象、研究领域以及对外交流等,都具有高度的国际化特征。比如,布鲁金斯学会每年都会邀请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和高级参谋进修、交流。
信息化:美国智库非常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大量信息交流,比如研讨会用视频进行直播,这使很多国家的学者不用出国就可以“参加会议”。
重视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的研究
随着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持续提高,美国智库不约而同地开展了跟亚洲有关的研究和讨论,印度、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等纷纷针对美国开展“智库外交”,以影响美国的政策,为自身利益服务。
关注中国问题
近年来,美国涌现出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布鲁金斯学会率先在北京和华盛顿两地成立了约翰•桑顿中国中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由其总裁杰西卡•马修斯女士亲自领军开展中国研究。美国智库对中国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国崛起”和“美中关系”这两个课题上。近年来,美国智库对中国军事研究大大加强,紧盯中国军事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政策、安全观、核战略、决策机制等)、台海军事形势、中国军事科技、南中国海问题、中国军费开支、军种发展战略等。此外,解放军作战理论、体制编制、对外军事交往、军事决策机制、太空力量、解放军战史等也是美国智库重点研究的对象。
美国智库在美国国内和世界的影响力持续上升。智库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传声筒,国际社会都很重视与美国智库的关系,纷纷加强对美国智库的工作,并尽可能地搜集美国高官对智库透露的重要信息。随着知识经济、创新型经济的不断深化,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体现出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等理论实践特点的智库组织必将实现更大发展。
(光明网记者 葛佳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