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从1956年筹建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开始,到现在已是整整60年了。按照旧时干支纪年的说法,60年就是一个甲子,接下来便要进入另一个甲子了。人生60岁要做大寿,一个机关单位满60年也是值得庆祝和纪念的,可以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以利继续前进。
我是1957年8月于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省社会科学院最早的前身)的,是历史所最初的一批科研人员之一。这最初一批科研人员共约10来人,多数已经作古,有些已调往他单位,我算是留院至今仅存的一位了,说来既庆幸,又不免伤感!
我在历史所在职工作了40个年头,于1996年3月退休,到现在又已整20年了。退休后,我虽然离开了历史所,但一直没有离开过史学研究事业,甚至可以说,我退休后20年间的科研成果数量还超出了在职时的40年。当然,这退休后的科研成果,也离不开在职期间的科研能力锻炼和学识、资料积累,有些成果还是在职时课题的延续和完成。
前几天,院离退休办领导打电话通知我:“你是院里的老人,院庆60周年,应该写篇文章!”我当即答应考虑。但接受任务后,却颇费思量:我所熟悉的历史所早期的情况,在2009年国庆60周年之际,已较为详细地写过一篇《忆文革前的历史所》,发表在院报上,又收入有关文集里;而退休以后,我对院内包括历史所的具体情况很少过问,就了解不多了。加上我已年逾八十(81岁),体衰多病,不能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写大块的文章。思来想去,就采用取巧的办法,简单谈两点感想吧。
一、 社科大院是个好地方。
我院坐落在浏阳河畔、罗洋山麓、烈士公园北端,依山傍水,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气候宜人,又远离尘嚣,空气清洁、环境幽静,是人人称羡的宜居之地,读书写作的好场所。
在大院西南端,曾留有出土珍贵文物的汉墓遗址;唐代大文豪韩愈曾到此一游,留下珍贵诗篇,诗题就叫《罗洋山》。邻近之地,北有清末对湖南维新运动给予丰厚财力支持的长沙富商朱昌琳(朱镕基曾伯祖)的别墅朱家花园,南有1930年红军打长沙所经的津渡红军渡,西有省博物馆、国防科技大学、长沙市七中,东有马王堆汉墓遗址,文化底蕴深厚。
不仅自然环境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建院60年来,在谢华、王兴久、陈学源、王驰、禹舜、刘湘溶、朱有志、刘建武等历届领导的多方辛勤经营下,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筑林间小道,建健身广场,改造道路,广建职工宿舍,建设新图书馆、新办公楼、新大门牌楼……社科院环境逐步得到进一步的修整改善,变得越来越整齐美观了、越来越现代化了。
社科院大院确实是个好地方。这样的地方,无疑能对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成为做学问、搞科研,多出成果、出人才的风水宝地。。
二、 祝贺与祝愿
与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建设发展状况相适应,我们社科院也经历了60年的风雨历程。她曾有过开创时期的顺境和辉煌,而后却遭受过严重挫折,突出表现为“文革”时期的“拆庙赶神,扫地出门”,正常的科研工作多年中断。这主要发生在两所合并后的哲学历史研究所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时期。值得庆欣的是,风雨过后是彩虹。“文革”结束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98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正式改名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改名意味着发展壮大。从此,社科院的机构设置逐步增多,人员迅速增加,科研条件大步改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呈现出迅速健康发展的大好势头。
以科研所一级机构说,“文革”结束前的20年间,只存在先后成立的历史所和哲学所两个所,1974年起,更合并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一个所。1980年,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为基础,调整、增加科研学科,改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下设古代近代史、现代史、经济、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情报、文学等7个研究室。1983年机构改革,科研机构定为4所3室,即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情报研究所,和文学研究室、社会学研究室、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室。1984年,将3个室全部改为所,共成7个所。此后所一级设置进一步增多,逐步细化、专业化,至1994年达9所1中心,除原有的历史、哲学、经济、文学、社会学5 个所不变外,另设现代企业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与精神文明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炎黄文化研究所,另有湖南发展研究中心。继之,1997年,增设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所,又将湖南发展研究中心更名为湖南发展研究所,成11所1中心。2002年,增设人才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合并社会学、法学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与精神文明所则更名为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共整合成10所。次年,将现代企业所更名为产业与企业研究所。2010年,进一步扩展为13个所1个基地,其中新增的为城市发展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所,及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近几年,机构又陆续有加减整合,至2016年,共为9所1院7中心1基地,达18个单位,即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与系统工程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所,湘学研究院,毛泽东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生命哲学与养生文化研究中心,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可见,省社科院成立60年来,除“文革”一段的中断停滞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研机构设置的发展总的说来是巨大的、健康的, 学科由比较单一到比较全面,研究由比较笼统到更加具体细化,紧密围绕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湖南地方特点,因而能较好地发挥省委省政府“智库”的作用。
人员编制,60年来也陆续有较多增加。据有关记载和回忆,上世纪50年代中期社科院创始的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时期,省编委给予的编制为33人。60年代中期,即包括哲学所在内的两所时期,共有职工68人。1969年广大干部下放农村和“五七”干校劳动,两所仅留下临管组5人。至1974年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恢复工作,原下放职工多数陆续调回,但已非完璧。直至“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时代来临,情况才迅速改观。1980年改名社科院时,省委给定的编制为140名,稍后增加到167名,比原有人数翻了近两倍,可谓跨越式发展。以后一度缩编为155名,但1984年又调整增加为190名。随着机构的调整增多,以后人员又逐步有所增加,突破了200名。至2016年末统计,现有在职员工178名,离退休人员119名(其中离休11名),合计297名。这些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职工,都在各自岗位为社科院和社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60年来科研条件的改善,硬件方面如环境的修整美化,新办公楼、图书馆、职工宿舍等的兴建,这些物化的成果有目共睹,前亦述及,不赘言。我感受最深的还有软件方面的两点:一是现代科技大量应用于社科研究。我们老人过去从事科研写作,纯是老办法、死办法,强调的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讲究的是让资料说话、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经常引为座右铭的是史学前辈范文澜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日常做的离不开读书、做卡片、写文稿、反复修改誊正,被称作“笔耕”、“爬格子”,苦不堪言,却又效率低、速度慢,要取得一些成绩实是不易。而今,从事科研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广泛运用电脑技术、网络技术,敲键盘写作,通过互联网搜索资料,几乎不用笔,甚至还要告别纸质时代,大大提高了科研的速度和效率,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二是科研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记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考古研究所和两所时期,对科研和科研人员管得很死,强调集体写作,不提倡个人写作,否则就要批判为“个人主义”、“写私稿”。我第一次在刊物发表论文,就遭遇在大会上不点名批评,又被开团小组会“帮助”。邓潭洲在报刊发表论文较多,成名早,更被树为“走白专道路”的典型重点批判。而今,这种状况不复存在了,与之相反的是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如评职称、评先进、成果评奖、学术交流等等,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科研积极性,多方鼓励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显然,这是有利于多出成果和人才成长的。一些老人不禁感叹: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真是遇上了好时代!
至于60年来社科院陆续取得的科研成果,已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仅据截至2014年的粗略统计,我院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重要机构出版著作50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杂志、《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6000余篇。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60余项。又先后提交应用对策报告1300余份,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5次,省委常委领导批示100余次,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和文件60余次,较好地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回首社科院60年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丰硕成绩,作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大半辈子的老科研人员,我倍感亲切和自豪。因此,我要对院庆60周年表示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
与此同时,我还要祝愿社科院今后的发展更加美好,越来越好!
已有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而事业的发展永无止境。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在努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不断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新征程中,迫切需要社科事业提供更多更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我们必须为此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卷。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社科研究的速度和效率,但是我们过往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谨细致的作风等好传统,还应继承和发扬,切忌懈怠、浮躁。相较于沿海发达省市社科院而言,我们在开放办院、对外交流方面,显然还做得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事业的发展系乎人才,毫无疑问,我们社科院应该进一步下大力气,培养更多的在各自研究领域卓著成绩、斐声中外的专家、大家,这是最根本的。我深信,在新的一轮甲子期内,我们社科院一定会继续大步向前走,不断发展进步,一定会更加美好,为国家社科事业、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
2016年12月7日草
附言:本文所述院内情况、数字,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审阅者删改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