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阳旺:以“四位一体”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时间:2021-06-2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阳旺

欲树人、先立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做好连续、贯通、递进的青少年思政教育,是关系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时代命题。

畅通机制,实现顶层设计一体规划

应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各级教育发展规划,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打破壁垒,统筹统管。整合教育管理部门德育功能,创设一体化建设组织机构、打造一体化政策研究机制、健全一体化评价支持体系,确保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处管”“一盘棋”“一条线”。建议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德育处”,统筹统管全省所有学段、所有类型学校德育工作,重点解决不协调、不统一、不通畅问题。

遵循规律,巧妙设计。遵循新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思政课教学规律,让各学段思政课内容设计做到有呼有应、呈现“上台阶”式步步高——从小学的启蒙性学习、初中的体验性学习、高中的常识性学习,到大学的理论性学习、研究生的探究性学习,实现由简单认知迈向深入理解、由具体思维迈向抽象思维、由内化于心迈向外化于行,螺旋上升、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融通意识,实现教育目标一体同向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应在目标上全程贯穿、相互呼应,并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展开差异化教学,通过教学交流、研修实现“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

分段设计,求同存异。分段设计教学内容,每个学段既“瞻前”又“顾后”,不同学段既蕴含“同”又体现“异”:小学思政课堂应贴近生活,大量运用影音图画;中学思政课应构建活动型课程,强化实践性、参与式、情景式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兴趣;大学思政课应更具灵活性、开放性,更强调理论结合实践。

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应进一步激发思政课教师教学活力、动力、潜力,一方面加强“上下”各学段相互联动,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跨学段、跨类型思政课教师研修机制,把高校理论高地的“春风”吹进中小学校园,实行大中小学互派教师挂职、任教、进修。我省已出台《大中小学思政课“手拉手”一体化集体备课机制创新工作方案》,并在全省铺开试点工作,有力推进了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面对面交流、备课,精准把握上下学段的教学特征和话语方式。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应加强与“左右”其他专业学科的互动、互补、互促,切实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协同育人合力。

贯通知识,实现教育过程一体衔接

各学段思政教学应牢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注重讲好中国故事。

常讲故事,讲好故事。大中小学思政课须一以贯之讲好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透、讲深、讲活;将富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

教材统编,时变时新。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编写出版机制、一体化审读评议机制;将正确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主线贯彻教材始终;坚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定期、不定期补充和更新思政课教材内容,增强其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

联通资源,实现教育手段一体共享

开门教思政、行走学思政。思政课不能局限于书本、拘泥于教室,应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手段常新,理论常青。升级、改造各学段传统思政课堂,引入现场体验式、案例情景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手段,把思政课上出温度、宽度、厚度和深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挖掘网络数字资源,占据微信、抖音、微博等思政教育新高地;将课堂与云端结合起来,打造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央厨房”,建设智慧课堂、云端教室、线上微课等,使高端理论鲜活化、趣味化、生动化。

资源共享,合力育人。用好红色资源,实地实境开展思政教学。湖南是伟人故里、革命摇篮、红色热土,更应传承红色基因,把“半条被子”的温暖、“断肠明志”的感动、“秋收起义”的星火、“第一军规”的初心等带入思政课堂;各地可借鉴长沙市岳麓区与驻区高校实施区校共建“大学生德育高地”的经验,创办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共享社会思政育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思政课效力最大化。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