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湘社言: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何以可能

时间:2023-07-2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湘社言

“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这一前瞻性目标、构想。这是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大举措,是湖南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的落实落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抓手与重要载体,这一重要谋划代表着新征程上湖南继往开来融入世界现代文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何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早在1994年,瑞典学者约翰森和卡尔松将瑞典首都大斯德哥尔摩地区东部的马拉地区称之为瑞典乃至北欧地区的“研发中心”,理由是该地区集中了瑞典50%以上私人及公共研究机构。这是学界首次提出的以城市为空间载体的研发中心概念。参照国内相关学者的定义,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指,以研发创新与服务作为主导功能、以研发服务业为主要产业形态、集聚大量的优质研发资源并占据全球价值链重要研发环节的城市。通俗一点讲,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研发机构特别是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的集聚区,是高端研发人才的蓄水池,是重大科技成果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策源地。

  研究硅谷、班加罗尔、伦敦、巴黎、东京、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发现,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研发机构的高集聚性。如硅谷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一流大学,有以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实验室,有英特尔、惠普、甲骨文、苹果等上万家高科技企业全球研发中心。二是研发成果的高产出性。研发活动的产出形式通常有专利、科研论文和技术秘密等。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0年,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东京、北京、深圳和上海领先,其中东京拥有专利申请达111万件。三是研发网络的高等级性。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节点与枢纽,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有11家全球研发中心位于伦敦,东京集聚了超过2300家外资企业全球研发中心。四是研发生态的高包容性。以硅谷为例,自由创新、包容失败、政府不过多干预、风险投资具有远见和耐心等多重因素,共同营造出对创新创业极为有利的文化氛围,吸引着全球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集聚了包括苹果、AMD、eBay、Google、Facebook、英特尔等行业巨头。

  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何以可能

  长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研发资源丰富。近年来,先后获评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有实力也有底气。

  长沙作为湖湘文化的首善之区,城市精神特质高度契合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特征。一是有“实事求是”的气韵。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考察期间指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湖湘文化圣地岳麓书院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育人理念和学术传统,已内化为长沙的独特精神气韵。二是有“敢为人先”的气概。长沙人一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120年前谭嗣同矢志报国,勇做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105年前,湖南热血青年发起成立“建党先声”新民学会;改革开放以来,工程机械之都、“文化湘军”等成为有辨识度的湖湘名片。三是有“青春向上”的气质。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文创园区与青年潮玩基地等让长沙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打卡地。四是湖湘文化具有多源、包容的特点,演化塑造出长沙“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气度。

  长沙科教资源丰富,研发人才汇聚,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高校科研院所林立: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8所高等院校,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4所,“985”“211”院校数量分居全国第3位和第7位;拥有中电四十八所等99家独立科研机构,其中中央驻长机构16家。研发创新平台众多,不仅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含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31家,还有24家院士工作站与16家专家工作站。研发创新人才汇聚,常驻和柔性引进“两院”院士58名,2021年人才总量达280万,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国前三;“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连续两年获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产研互促发展的生动局面。目前,长沙拥有五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视频文创产业能级位居全国前列,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工程机械集群入选“国家队”,先进制造业“国家队”数量、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等多项关键指标居全国前列。涌现了一批世界级、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诞生了天河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等一批“大国重器”,通用64位微处理器、高性能GPU芯片、固态存储控制芯片打破垄断,为信息安全装上“中国芯”,第三代杂交稻不断刷新水稻产量世界纪录。落地了一批重量级的企业研发中心,索恩格、万兴科技等企业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舍弗勒设立了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松井新材料、湘北威尔曼、威胜集团、维胜科技、广汽三菱、博世汽车等7家企业相继成立了外资研发中心。

  长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公共服务优质,创新创业环境优越,对研发创新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交通高效便捷,长沙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城,“海陆空”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黄花国际机场位居全球百大机场行列,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沙高铁将迎来“米”字型格局、“双高铁枢纽”时代。拔尖的医疗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保持着较低的房价,长沙每年吸引了25万以上的各类人才前来创新创业,2022年新增人口18.13万人,在17个千万人口级城市中名列榜首。同时,长沙营商环境较好,多次获评“中国招商引资最具国际竞争力城市”“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等荣誉称号。

  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如何实现

  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有基础、有优势,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在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服务业规模、研发平台能级、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长沙应紧抓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和经济版图的重大机遇,对标国内先进、放眼国际一流,向最好看齐、与最强比拼。力争未来3-5年,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版图中的地位得以显著提高,从而推动全省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带动湖南高质量发展。

  建设“一条走廊”,打造一流研发集聚区。纵观美国硅谷101号高速公路和波士顿128号高速公路创新走廊以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珠三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全球研发创新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廊带”分布特征,这有利于集聚研发创新要素,提升区域竞争力。为此,建议整合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和湘江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高水平整体规划与建设“湘江国际研发走廊”。根据湘江两岸各自研发资源禀赋与优势,进行分工协作。湘江西岸重点依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湘江科学城,高水平打造研发创新策源地、教育创新带和协同研发创新中心。湘江东岸重点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联动金霞经开区、长沙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带动株洲经开区、田心高科园、醴陵经开区等区域,充分发挥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辐射影响力,面向全球引进一批高能级企业研发总部,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视频文创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世界级企业研发中心与研发应用场景。

  争创“两大中心”,建设一流研发平台。长沙要抢抓国家部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研发创新平台的机遇,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类重大平台。一是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高等院校强基计划,提升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加快推动湘江科学城规划落地实施,将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研发创新平台,瞄准世界前沿,增强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力争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二是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争创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长沙争创国家级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功率半导体创新中心、半导体装备制造业创新分中心,继续保持工程机械、新材料、优质良种、视频文创等领域研发优势,并努力在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实现重大研发突破。

  打通“两个一公里”,促进研发成果转化。目前长沙研发成果转化率偏低是一大短板,针对这一问题,有两条破解之道。一是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开启研发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概念验证中心”是解决新技术转化“最初一公里”的破题之笔,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重要原因在于以“概念验证中心”跨越从基础研发到企业产品的“死亡之谷”。可制定《长沙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设立相关专项支持资金,建设由社会力量主导的若干专业化概念验证中心,为高校技术概念验证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等个性化支持服务,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支持体系。二是以建设应用场景打通研发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发挥湘江新区“三智两先一芯”的优势,争取在先进计算、元宇宙、智能驾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脑科学等方面规划构建研发技术应用场景区域,率先在湘江新区试点建设一批前沿研发技术应用场景示范区,支持在地标性区域建立前沿研发技术展示体验中心。

  加大“两类投入”,强化研发经费保障。创新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激励与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持续提升研发经费投入的力度和效能。建立财政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做到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0%以上用于研发投入、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10%以上,以扶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设立引导资金,对创新主体的研发经费投入给予基础引导、增量引导等支持;加大政府引导母基金扶持成果转化力度,做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实施科技计划资金分类管理,建立科技计划的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以此作为财政拨款的依据。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支持湖南股权交易所建设科技创新专板,加大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促进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创新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发行新型融资工具、创新科技保险产品。

  打造“星安品牌”,加速研发人才集聚。人才是科技研发的核心和关键因素,应充分利用良好交通区位优势、友好房价对人才的吸引作用,举各方之力实施基于研发特征的人才战略。借鉴成都“蓉漂”的经验做法,将“星安”概念(即“星城安家”与“心安研发”)上升为长沙人才战略,构建“星安”人才品牌矩阵,加速国内外研发人才汇聚星城。完善“星安”人才招引政策。在现行“升级版45条”基础上,实施“星安”人才行动,形成基础性人才、中层人才至高层次研发人才全覆盖的政策链条,着力引进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等高端人才团队。升级“星安”人才育留平台。高水平建设“海归小镇”,营造适宜国际人才居住和发展的“类海外”环境;建立“星安”人才发展学院,分类分层开展培训,推进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星安”青年人才驿站,吸引高校毕业生将长沙作为“新一线首落城”;营造“星安”敬才礼才文化。设立“星安人才日”,开展人才专享周活动,增强人才“他乡即故乡”的归属感。

  完善“四个配套”,构建一流研发保障体系。围绕研发组织、要素、政策和制度“四个配套”,构建国内外一流的研发保障体系。成立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领导小组,组建战略咨询专家组,积极开展相关规划、政策与方案等研究。以长株潭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改革试点。对标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创新政策环境,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研发创新专项支持政策。加强在研发投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关键行业立法,构建适应研发创新的法治框架体系,健全完善适应研发技术更迭和产业化要求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研发容错纠错机制,建立研发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

  【执笔: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钟君 侯喜保 罗黎平 唐文玉 刘琪 肖琳子 文必正 戴丹 闫仲勇 贺超群】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