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李连友:把握人口趋势 力争发展主动

时间:2023-08-2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连友 李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既是多年来我国高速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人口问题也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和重要特征。如何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省人口发展新形势,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必然要求。

  深刻把握我省人口发展新趋势、新变化、新特征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湖南作为中部人口大省,人口发展总体趋势与全国大体一致,但也表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变化、新特征。

  人口规模巨大的省情没有改变,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目前全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保持在4000万以上,未来一段时期每年将新增城镇劳动力75万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中短期内劳动力资源供给依旧充沛。2020年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升至9.88年,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达12239人,这些高质量的劳动力是“人才红利”形成的基础。人口素质提高,人力资源优势将得到有效发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人口负增长趋势明显,少子老龄化进程加快。近十年我省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2018年后,出生率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更大,2022年全省生育水平已降至6.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人口结构转变,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剧等挑战,将成为我省布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现代化战略需要着力关注的动态现实问题。

  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集聚的省会效应逐步凸显。虽然近年来我省人口呈现一定的回流态势,但长三角、珠三角两大都市圈仍以其优越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与服务优势对我省青年人口产生较大的虹吸效应。从省内人口分布来看,省会长沙常住人口规模持续大幅增长,2020年首次突破10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5.12%。2022年人口净流入规模更是高达17.52万人,跃居人口流入城市排行榜榜首,突显了“强省会”战略在人才集聚方面的独特优势。

  准确把握人口变化的趋势、特点,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对于谋划好人口长期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从政策调整、环境重塑、产业支撑等多方面入手,创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优势,努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牢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以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促进人才红利转化

  以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为重点提升人力资本含量。把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步实施健康湖南与教育强省战略,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系;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补齐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着力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促进教育资源整合配置与功能结构布局调整更好适应区域人口增减变化趋势特征及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

  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加速劳动力规模优势向人才规模优势转变。围绕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目标,构建区域产业需求侧和人力资本供给侧适应性发展的良性机制;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强化人才待遇保障,让人才在科技最前沿、经济主战场、产业聚集区创新创业、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头活水”。

  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劳动力配置效率与人力资本使用效能。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聚焦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加大纾困稳岗力度、拓宽就业渠道,稳定社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劳动者权益,发挥灵活就业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盘活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人口存量优势;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注重挖掘老年人口红利,为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共享经济社会改革成果提供机会平台。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宜居宜业良好环境吸引迁移人口回流

  充分用好政策红利,释放都市圈发展活力。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周边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和娄底5市,再从“3+5”城市群,扩展至全省,使之呈现出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经济结构更优、经济效益更好的强劲势头,以此带动就业岗位整体增加。尊重人口向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规律,满足流入人口对社会公共服务的增量需求,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以人口集聚力、承载力的提升对冲省外都市圈产生的人口虹吸效应。

  推动区域资源均衡配置,优化人口空间分布。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省会长沙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通过完善轨道交通网、快速道路网、物流运输网,推动省域范畴内的产业梯度转移、产业链条延伸与产业飞地发展,以产业配套共建、经济通道畅联、特色产业扶持等形式促进其他市州跨越式发展。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跨区域共享,逐步将省会长沙的教育、医疗资源优势由辐射长株潭地区扩展至全省各市州,通过“福利共振”引导省域内人口分布科学调整。

  发挥人口空间腾挪优势,促进迁移人口稳定回流。支持其他市州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及长株潭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幅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与吸纳就业的能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和迁移人口稳定回流的发展机遇。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以政务服务迭代升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补齐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短板。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的渠道,形成城乡劳动力和人才双向流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发挥政策联动效应,以人口结构逐步优化应对少子老龄化风险

  持续完善生育支持体系,避免落入低生育陷阱。应对人口负增长与少子老龄化的中心任务在于推动生育水平的适度回升。发挥整体性生育支持政策的激励效应,从经济补贴、时间支持、服务供给、人文关怀等政策配套入手,完善从怀孕、分娩、产假到陪护的全龄型生育友好型政策体系;加强对育龄夫妇初次生育的关注,通过提升一孩生育的获得感与安全感,提高二孩生育、甚至三孩生育的意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结构逐步优化。

  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老龄社会治理水平。聚焦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银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与智慧养老,释放智能科技助老适老的数字红利。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老龄社会治理图景,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多层次、多支柱为目标稳步推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

  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聚焦“一老一小”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以“一老一小”托起全龄友好的两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政策、服务、权利、空间、产业和环境友好;以社区全龄共享公共空间完善出行、信息、服务无障碍系统,加快构建孩子开心成长、老人舒心长寿、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市民共享友善和美的全龄友好型社会环境。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积极老龄化的公共政策与法治问题研究”(19ZDA158)阶段性成果】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