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刘福才:地方高校智库的运行逻辑与优化路径

时间:2022-04-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福才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智库依托自身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发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校地共生共存的区位比较优势。地方高校智库主动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助力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智库建设经验。

1.运行逻辑

明晰功能定位是地方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地方高校智库大多为附设在高校内部的非实体研究机构,学校类型代表了学校的层次和获取的资源,以及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同的学校层次为高校智库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资源和平台。地方高校的行政、人事、财政等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密切相关,这决定了地方高校智库更多地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新型地方高校智库兼具高校和智库的双重属性,其功能是高校职能和智库职能的“混合体”,需要在双重运行逻辑之间进行有效协调,发挥好人才培养和外向服务的内在关联优势。

提升人才质量是地方高校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型地方高校智库内涵发展的核心点,智库建设的核心在于人,人才资源是高校智库建设中的首要资源,高质量的研究需要以卓越的研究团队为基础。目前,国内地方高校智库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缺乏相对稳定的高水平专业团队,限制了地方高校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这在客观上要求地方高校智库应立足育人先行这一基本点。地方高校智库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水平不高,尤其缺乏游走于东西方不同文化平台的高水平智库学者与专家,制约着地方高校智库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提高地方高校智库国际化成果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提升智库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优化运行机制是保障地方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资金是地方高校智库运行的重要保障,与西方高校智库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和个人捐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地方高校智库筹资渠道比较单一,政府拨款是主要渠道,来自个人和社会的捐赠非常少。地方高校智库影响政策的通道相对单一,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待完善,应进一步顺畅成果报送机制和渠道。地方高校智库及其公共政策的实现,不仅要与政策制定主体进行良好的互动,同时还要对公众普及公共政策。当前地方高校的考核激励评价机制,没有很好地与地方高校智库工作评价机制接轨,智库研究成果常游离于高校成果考评体系之外,影响了智库人员从业的积极性。交流和传播平台是新型地方高校智库的有力支撑,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优化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传播机制是新型地方高校智库开放发展的客观要求。

文化价值引领是地方高校智库个性化特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地方高校智库需要形成“定位清晰、结构合理、服务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实质性地提高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和社会影响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晰高校智库的文化使命和价值体系。然而,目前地方高校智库处在实体化、制度化建设阶段,其独特的文化品性没有明显表征,这主要是因为地方高校智库文化的特质在高校智库发展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智库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新型智库,其价值定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地方高校智库需要在认识和实践层面对以上问题作出回应,促进其个性化特色发展。

2.路径选择

坚持精准定位,建立创新服务体系。新型地方高校智库应明确自身定位,聚焦智库的本质属性,整合高校综合优势,把高校属性与智库属性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个性化特色服务,开拓差异化发展路径。围绕现实问题、针对社会热点积极释疑解惑,主动介入并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建立创新导向的服务体系。一是扎实开展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推进知识创新;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应用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三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智库人才,为智库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四是通过公共政策教育,提高公众的政策理解力;五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倡导人才先行,加强智库团队建设。地方高校智库应依托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结合智库定位、学科基础、专业特色,聚集社会各界精英,以人才培养为基点,集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质量智库人才先行发展体系。一是突破学校内部的学科和院系壁垒,围绕研究课题组建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团队,以项目制的方式设置、承接研究课题,前瞻性地打造优秀决策咨询人才的“蓄水池”,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研究团队和智库人才梯队。二是优化人才联动机制,依据课题研究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组建跨部门研究团队,形成一个专职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核心团队和边缘团队结合的智库人才培养平台。三是为智库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先支持智库国际化人才建设,将智库组织纳入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体系。

优化运行机制,提升智库工作实效。系统优化地方高校智库内部运行机制,一是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开拓经费来源渠道。政府出台相应优惠和免税政策,培育慈善和捐赠文化,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向地方高校智库捐赠,为高校智库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健全地方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借助定期互访、人才交流、举办政策论坛、提供政策简报等渠道影响决策核心层,发挥高校智库的决策影响力。三是健全地方高校智库与媒体、企业和学术界的互动机制,利用融媒体健全地方高校智库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机制,培育高质量的宣传文化,营造良好的智库网络媒体环境,提升智库的文化传播力、信息服务能力和舆论引导力。四是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活地方高校智库人员参与智库工作和交流的动力和活力,把地方高校智库成果作为评价高校智库水平和研究人员能力的重要指标。

担负文化使命,强化价值引领功能。地方高校智库作为地方大学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守智库建设的文化定位,突出其反思性价值立场、前瞻性育人先行、学研式知识创新、交互式合作协同等价值取向。地方高校智库急需在文化高度、深度、包容度、创新度等方面有所超越,处理好自身建设面临的适应与超越、内容与形式、共性与个性、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地方高校智库要强化价值引领、理顺发展逻辑,在功能面向、职能方式、研究范式、建设路径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提升咨政建言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编辑:内容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