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王蓉:新加坡智库助力国家治理

时间:2023-01-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蓉 陈菲

智库是新加坡政府治理所倚重的重要“外脑”和“帮手”。面对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智库建设,也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本文通过梳理新加坡各智库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总结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发展历程与特点

  新加坡智库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可视作新加坡智库的初步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发展起来的智库有两所——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SIIA)和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ISEAS)。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该研究所以东盟作为研究重点,旨在就地区和国际事务进行研究、分析与讨论,并为可持续性议题提供政策建议。尤索夫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的前身是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致力于研究东南亚地区的社会政治、安全、经济趋势与发展以及该地区广泛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20世纪80—90年代被视为新加坡智库的持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智库主要有新加坡政策研究院(IPS)、新加坡国际基金会(SIF)、国防与战略研究所(IDSS)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I)。研究涵盖的内容及地域范围变得更加广泛,21世纪以来,新加坡智库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涌现出大批智库机构,且高校型智库仍占据优势地位。总的来看,新加坡智库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鲜明特点。

  量少质优,以质取胜。根据《全球智库报告2020》,截至2020年,新加坡共有21家智库。在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智库(不包括美国)(Top Think Tanks Worldwide(Non-US))中新加坡有5家。除印度以外的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智库榜单(Top Think Tank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excluding India))中,排名前5位中有2家是新加坡智库,分别是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第1名)和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第3名);而在排名前60位中有9家是新加坡智库。由此可见,新加坡智库具备“少而精”的特点,坚持以质取胜。

  政府布局,分工协作。新加坡智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发展,与新加坡政府的布局和大力支持紧密相关。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依靠智库引进人才,以及对国内国际相关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在政府总体布局与大力支持下,新加坡相继建立起侧重各个不同研究领域的智库体系。为了避免智库功能重叠,新加坡智库或是关注区域有所差别,或是研究内容有所不同,各智库机构具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大大提升了智库研究的效率。

  官学融合,教研相长。新加坡较为著名的智库主要坐落于高等学府,由于政府较为重视,不同政府部门的官员也会和智库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RSIS)与新加坡国防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与新加坡贸工部、国家发展部、外交部均有较为密切的合作。此外,“旋转门”机制在新加坡智库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管理科学,高效运转。新加坡智库大多数虽隶属于大学或政府部门,但智库管理一直享有较高的独立性。一般来说,智库实行的是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制。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设立董事会,负责研究所的重大事项决策。这种较为专业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新加坡智库的运作效率,为智库的高品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对新加坡国家治理的贡献

  新加坡作为一个成功的全球小型城市国家,其规模、地理位置、多样化的人口及较为贫乏的自然资源都对该国的国家治理带来挑战。新加坡智库为应对多种治理挑战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主要包括产出政策思想、提供信息资源与增进政治认同。下文以新加坡政策研究院为例,作简要分析。

  为新加坡国家治理产出政策思想。新加坡政策研究院是较为典型的聚焦国内治理的智库,其研究基本围绕该国的内外政策展开,通过发掘社会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制作政策简报、出版学术刊物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例如2002年1月,新加坡成立了经济审查委员会(ERC),通过审查新加坡发展战略,并制定一份蓝图,使其努力克服经济衰退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新加坡政策研究院随即组织召开了“经济结构调整论坛”,研讨分析新加坡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该论坛召集了来自私营部门、公共部门以及学术界的80多名专家、官员、学者,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研讨,最终将论坛产生的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整理成报告呈交给经济审查委员会。该院还推出了“IPS政策实验室”(IPS Policy Lab)项目,利用现有讨论平台,特别是在长期发展中该院建立起的政策网络,汇集思想领袖和专家,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的领导者,以获得对关键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旨在将学术与政策及政策实行相结合。新加坡政策研究院的研究涉及新加坡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化艺术、人口统计、经济发展、信息化社会、政治治理、对外关系以及城市与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其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新加坡国家治理提供信息资源。为调查研究不同领域的国家利益问题,更好地了解新加坡人民的态度和愿望,新加坡政策研究院通过IPS社会实验室(IPS Social Lab)或是调查研究公司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调研结果将由IPS研究人员分析,并通过该院的出版物和在其举办的各类研讨会上发表和讨论。目前新加坡政策研究院已推出两项调查项目,即IPS对新加坡政策认知(POPS)调查系列和新加坡社会动态小组研究(SPSSD)。 截至目前,POPS已完成了9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经济问题、总统选举及总统选举后选民态度和婚育问题。为衡量长时期内与国家认同和社会流动性有关的家庭动态、社会价值和态度,SPSSD则已完成5000个家庭和10000人口的6波数据采集工作。

  为新加坡国家治理增进政治认同。新加坡智库作为政治沟通的有效工具,疏通利益表达并为政府治理提供支撑和依据。新加坡政策研究院每年都会推出一份年度政策和政治发展报告,主要回顾上一年度新加坡的主要政策和政治发展,为民众理解政府治理与政治发展提供重要资料。其旗舰会议之一——“新加坡视角”(Singapore Perspectives),则为民间社会成员及学生等群体表达观点、了解政策提供了重要平台。此外,新加坡智库研究人员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观点与思想,增进新加坡民众对政府治理的理解和信任,提升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新加坡智库扮演着推动政府和民众良性互动的角色。

  尽管数量不多,但新加坡智库的作用与影响力不容小觑,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席何幕礼(John Hamre)将智库分为四个类别,分别是建筑师、总承包商、供应商和工匠。新加坡智库目前的功能更接近于总承包商和供应商,但个别智库正朝着建筑师的方向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