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研究

胡波:高校外向型智库推进外语学科建设

时间:2018-08-10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胡波 董晓波

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建设内部“文化自觉”意识逐渐觉醒,外语学科知识在翻译学、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不断地深化,交叉性、跨学科发展与提高外语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外语学科发展的重要诉求。一流的外语学科支撑和孕育一流的高校外向型智库,而一流的高校外向型智库又会反哺和引领外语学科建设以及“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毫无疑问,加强高校外向型智库建设是提升外语学科内涵建设、促进外语学科话语体系转型的重要抓手。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外向型智库定位。加强高校外向型智库建设,仅靠高校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自下而上单兵突进并不现实,更应该上升至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鼓励综合性大学的外语学科与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协同进行高端智库建设,开展国际教育比较、区域与国别、国际传播等方向的研究,或者鼓励有行业特色背景的院校进行专业性、特色化的高校外向型智库建设。高校外语学科更要根据自身优势和基础条件,依据国家战略需要,整合不同学科资源,明确研究领域和方向,处理好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地方研究和国家研究之间的关系。

第二,建立和健全高校外向型智库协同创新机制。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往往都需要开展多个研究机构的协同攻关,凝聚多方智慧,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横向,可开展校内、校外协同创新,校内诸多学科之间可以实现整合、交叉、综合性发展,校外既可以联合校际之间研究所的力量,或与行业、企业深入融合,也可以在国外高校建立分支机构,谋求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在纵向上看,需要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支持,加强纵向合作与沟通,畅通研究成果的发布、上报机制。高校外向型智库建设只有从更高的战略层次、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出发,凝聚更多元的主体思维角度,才能有利于形成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第三,完善人事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外向型智库要真正发挥科学研究、咨政服务的功能,就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大多数外语学院的研究中心和科研机构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均由外语学院的行政人员、教授、教师兼任,他们本身承担的管理、科研与教学工作已经占据了其过多的精力。智库的运营和专业化管理不仅需要研究人员对政策加强分析和应用研究,还需要加强资源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以及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传播力建设。专业化的外向型智库建设还需要一支学科基础来源广泛、分工明确、协同共进、适应现代智库管理与运作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因此,高校应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在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之间建立灵活、共融相通的岗位流动机制。

第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与导向机制。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起到规范、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能够加强智库人员的认同感,激励智库人员的自觉性和提高智库本身的被认可度。对高校外向型智库的评价既要能够与主流的学术评价标准相对接、可转换,又要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比如增加对咨询报告、媒体报道、参考资料等形式的劳动成果的认定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立足实际,打破陈规,改革和创新外向型智库评价体系,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提升研究人员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第五,搭建高校外向型智库建设的多元实践平台。实践平台建设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实践活动也是应用对策研究的“活水之源”。推动高校外向型智库建设朝着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发展,需要建设各级各类平台,形成资源聚合力。比如,创办公开发行的智库期刊;开办高端智库论坛,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形成特色、品牌活动;加强对口国际交流服务,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究;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培训项目,促进区域、国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提升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第六,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一流的高校外向型智库是一个庞大、综合、完整的系统工程,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田野调查、资源建设等活动既需要人力物力支撑,又需要充足的财力做后盾,稳定的经费投入可以确保智库建设的高质量与独立性。我国高校的资金目前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少有对智库的专项资金投入,而高校在资金的使用上也并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因此有必要将对智库建设的经费筹措纳入有关部门的业绩考核体系,或可以通过项目化方式运作,完善竞争性、激励性拨款机制,推动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

总之,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是相伴相生、并行不悖、协同发展的。高校外向型智库建设需要从分散向聚集、从封闭向开放、从单兵作战向联合攻关、从学术研究向咨政报告转变,不断完善智库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提高智库的核心竞争力、社会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引导高校外向型智库建设朝着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既要健全机构,强化领导,借鉴国外建设经验,以外部机制创新为保障,又要智库内部自身提升研究能力,以加强成果转化做支撑,努力做到既能“顶天”(服务国家战略),又能“立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脚踏实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真正担当起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使命。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年08月9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