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奕轩: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时间:2018-03-02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湖南智库网

中国社科院李周研究员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华版。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看,这个判断是精准的。用“产业兴旺”替代“生产发展”,探寻“农业+”、“农业+互联网+”新业态,将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探寻发展绿色经济和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减量的协调路径,将更有效率推动农村生态建设;用“治理有效”替代“管理民主”,农村居民对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探寻高效科学治理农村社会的优选路径,将助力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用“生活富裕”替代“生活宽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的良好愿望;“乡风文明”四个字虽然没有变化,但在上述活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内涵是日益丰富。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有农业经济的增长,没有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维系和提升,不是科学的乡村振兴。当前,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将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提升至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同等重要的位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列入乡村发展整体水平的内容,这是一个新的现象。但应看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应秉持系统观,要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治理体系。切不可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一段时间,有新闻媒体报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欧美黑杨全部砍掉。这就值得深思!

洞庭湖湿地及周边区域大量欧美黑杨能够长期存在,不是偶然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种植杨树,是有其客观存在的历史痕迹。一是杨树种植具有安全卫生效益。这是因为湖洲滩地种植杨树可有效抑制钉螺生长和繁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吸虫蔓延。二是杨树种植具有维产效益。大面积杨树种植形成的农田网可以为农业稳产提供保护屏障。三是杨树种植具有减贫效应。这是因为杨树种植可以丰富农户的收入结构,对于长期依赖于洞庭湖渔业资源的农户来讲,一旦湖区封渔,就能提供一笔较为稳定的收入。由此可见,通过“砍树”来推进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和治理,是值得商榷的。在笔者思考的一份关于“湖长制”的智库文稿中,就明确提出,洞庭湖生态修复和治理应采取相互搭配、错落有致、有条不紊的生态治理措施。这种生态治理系统观同样也可以适用于我省其他地理板块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基于此,当前我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制度建设,形成一个科学、系统、有机的农村生态治理体系,有效的防范公地悲剧。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作者在湖南省社科院举办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国乡村发现网根据录音整理)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