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唐亚阳:建设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时间:2023-09-1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亚阳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为湖南擘画“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锚定这一目标,湖南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布局全省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创新型省份。为此,应着力建设良好科技创新生态,为推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湖南力量。

  聚焦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丰富科技创新生态“第一资源”

  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第一资源”。我省应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队伍。

  实施湖湘人才聚集工程。重视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充分调动技术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前沿科技研发,继续推进“湖湘青年英才”“芙蓉人才计划”及“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等人才计划实施,以“一人一策”模式支持顶尖战略科学家;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鼓励其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支持其挑大梁、担重任;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积极实施创新人才强基攻坚行动,依托“五大标志性工程”吸引和聚集优质人才。注重在实战中淬炼和检验人才,不断磨炼、培养青年人才和后备力量,形成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在内的一支具有持久战斗力和强大后劲的科技攻关队伍。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结合湖南科技创新人才现状,应强化创新能力、贡献、实效导向,构建更加合理可行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夯实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着力点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的着力点,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湖南部署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打造由政府主导,院士专家领衔挂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模式,为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为此,我省应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战略,科学布局基础研究,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设立基础研究重点培育专项,遴选潜心开展基础研究的“科技湘军”,在科技的源头和底层发力,助力打开科技创新“总开关”;聚焦全省重点领域,尤其是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优势特色领域,实施“揭榜挂帅”机制,组织动员优势科研力量,大力攻关颠覆性前沿技术、产业关键技术和应用基础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避免科技力量出现“小”“散”“虚”问题,组建若干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贯通式研究大团队,联合攻关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由政府牵头组建科研协同攻关团队,构建跨省份、跨城市、跨单位的新型研发平台和学术组织,加快科技创新生态的组织建设;确保项目要素保障优先到位、支持政策优先落实,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生态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近年来,湖南致力于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综合性科技服务,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成果转化效能。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科研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人事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当前,应进一步形成符合湖南自身特点、体现湖南优势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协同发展的成果转化生态;制定规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细化科技成果披露、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方面的程序;重视对科技转化成果的培育孵化,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机制,提升技术转移效率,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此外,应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研发机构间的融合沟通,强化政府基金、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的合作。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将科技创新与应用需求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应重视国际交流合作,搭建技术转移交流合作的桥梁,积极吸纳更多国内外技术成果在湖南的市场转移转化,也推动中国科技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享、所用,共同造福人类。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筑就科技创新生态高地

  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以“4+4科创工程”筑起科技创新高地的“四梁八柱”。当前,应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优质服务。

  自主开发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建设全省基础学科研究平台,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培养一批具备前沿性重大科技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实践者,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依托湖南优势资源,开发国家级重大研发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构建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省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比如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长沙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实现资源与人才的有效整合,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打造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瞄准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重点支持一批企业联合国内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先进计算、新能源、装备制造、北斗应用、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领域联合建立研发创新平台。打通高技术人才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渠道,对具备良好转化基础的成果给予立项支持,提升各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效能,推动技术成果共享、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平台。转变管理体制,推进科研管理“放管服”,加快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激发科研创新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加大对开展重大前沿研究和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人员的支持力度,让更多政策、资源和条件向优秀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倾斜。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