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建言

胡敏:把握重大原则 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时间:2024-08-0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敏

在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必须把握重大原则,不断深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并着力贯彻到《决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的具体落实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总是善于发现和总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规律,自觉尊重和运用这些规律性认识解决前进道路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将其上升为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这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六个坚持”原则,这是着眼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

  改革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现有秩序的深刻变革和重塑,根本目的是要构建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进而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适应,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制度的调整、治理的创新,抓住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凸显改革引领作用,以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在表述上既贯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又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2023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坚持”的规律性认识相呼应。这些规律性认识虽然层级不同、着重点也相异,但其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完全一致的。

  尊重客观规律,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落到实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又贯穿于《决定》提出的60条、300多项改革的具体任务的字里行间,共同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着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稳步前进。因此,在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必须自觉尊重改革的基本规律,把牢改革的重大原则,不断深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着力贯彻到《决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的具体落实中。

  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体现在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全面的、系统的、具体的。《决定》紧扣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确定了“七个聚焦”的改革目标,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充分调动全党上下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这就必须继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最关键的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让那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理想坚定、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涌现出来、担当重任,着力解决好一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肆意躺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把牢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要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中不断获得改革的不竭动力。因此,必须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真正发挥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和党的各级基层组织的作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落实好《决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各项改革举措,尽最大努力消除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现实差距,让改革成果、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守正创新,在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在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推动改革不断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在道路和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本身也是创新,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加公平更加规范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为各类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充分释放市场潜力、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特别是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推动全面创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新的实践创新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各个方面的创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是要突出制度建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制度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做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适时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制度规则,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法治是支撑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根本。增强改革的穿透力离不开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强调的是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实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尚存在这样那样的难题矛盾,根本上还是法治体系不完善、依法治国不到位的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引领法治、以良法促进善治,切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系统观念,就是强调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切实降低改革的风险和成本,稳定各方面的改革预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谋划、有序破解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和“深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着力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

(编辑:管理员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