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

时间:2015-11-13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贺海蓉

11月11日,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紫金传媒智库联合主办的“新型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刚刚在北京落幕,中外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的精彩发言仍言犹在耳。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1)

“新型智库建设”研讨会下午场的发言精要如下: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教授李刚谈到了智库的治理和评估,建议吸取莱布尼茨体制的做法,研发新型智库认定和评估标准,确定现时期新型智库的总盘子;研究开发改善智库管理的评估标准、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法;侧重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和数据采集与整理,为评估打基础;在新型智库理念和实践相对成熟后,经过大量的缜密研究后,再推出中国版的全球智库排名。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2)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怡教授以复旦为例探索了新型大学智库建设与机制创新,谈到大学智库可以打造“实体化”学术服务中心,搭建包括运营团队、专家学者、博士后、访问学者和校内外学生在内的人才梯队,着重考察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行政管理服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国际化意识。张教授认为高水平综合性新型大学智库将朝着主题性、综合性、立体性、集聚性、服务性、培养性、联动性的方向发展。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3)

▲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怡教授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延飞提出我国情报研究机构进行智库转型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智库转型规划设计的理论准备不足,智库转型建设实施在人才、传播和思想碰撞方面的实践遭遇困境、现代决策信息保障的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迅速。在此背景下,情报研究机构可以选择恰当的选题时机、研究方法、人员配备,通过募集充足资金、丰富信息来源、完善智库治理结构来营造思想创新氛围,通过强化研究中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改革调整运行机制、在评价机制上增强公开透明度来建设探索性观点的交流传播机制,以此来实现智库转型。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4)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延飞教授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固朝从大学智库的性质定位、角色定位、特色定位、信息参与、多学科协同能力、评测、绩效考评管理七个方面展开了对大学智库的思考,认为智库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是提供符合客观现实的信息和富有洞见的分析,建议大学智库利用人才、学术资源、研究上的独特优势统筹安排基础理论和长效跟踪课题研究,重点主攻应用对策研究;通过情报监督等制度建设提升决策机制中的信息参与程度;通过旋转门计划等途径提高大学智库的多学科协同能力;注意决策失误研究和绩效考评管理。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5)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固朝教授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探讨了智库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提到国际智库具有品牌、方法和资源方面的优势,但在本土化过程中仍面临如何取得当地决策者信任、如何在当地募集资金、如何与当地智库就人才资源展开竞争等方面的问题。齐主任认为目前中国缺少公开就政策进行辩论的环节,但他相信随着国内智库的发展,学者们未来可以在公共平台针对政策进行公开辩论。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6)

▲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传播总监徐臻建议中国智库需要加强国际影响力、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提供更多元化的观点,以推动创建国际化智库。政府也需要进一步支持具有合作性质的联合研究中心与智库。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7)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传播总监徐臻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曰芬详细论述了信息分析方法对智库研究的支撑,认为信息分析在智库研究与建设中可以发挥整序与聚合功能、挖掘与评价功能、预测与推演功能、反馈与调节功能。其方法技术应用流程包括数据准备与预处理过程、分析研究与信息挖掘过程、结果可视化表达过程、结果解释与转化过程。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8)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曰芬教授

同方知网教育文化知识管理公司总经理徐海庚介绍了新型智库建设协同创新平台。该平台包括协同研讨、协同编撰、过程记录、成果转化和评价系统,是一个具有群体思维模式的协同研究与学习平台。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9)

▲同方知网教育文化知识管理公司总经理徐海庚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熊励提出了中国智库融资模式,提出中国智库应扩大资金融资渠道、与政府保持独立性、完善智库法律政策支持;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基于PPP和委托课题的融资模式和融资风险管理;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获得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以持续提升各类智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最终形成定位明晰、多元融资、市场运作、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10)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熊励教授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周湘智围绕智库内部治理创新提出了“四个三”底线,认为智库建设应该对接党委政府的需求,培养具有优秀组织沟通能力的智库专家,配备高水平行政辅助队伍;坚持内容为王,打造品牌特色,秉持敢于说真话的胆色;积极开展宏观战略研究、中观跟踪研究和微观调查研究;拓宽激励范围,从考核评价上彻底打破重理论成果,轻应用成果的布局;采取通过开展领导点题研究,组建混合团队型研究等方式搭建紧密的互动平台,顺畅供需对接的通道;大力加强智库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效果控制,强化对课题承接人的事前资质把关,研究过程审计和研究末端出口控制。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11)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湘智副研究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研鲁传颖博士就中美智库进行了对比,提出美国智库直接影响决策、敢于决策、监督决策。中国与美国的制度虽然不同,但是中国政府在对待智库的态度上日渐开放、日渐主动,需求日渐增多,中国智库的参与感日渐增强。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1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研鲁传颖博士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黄开木开展了基于政策网络的我国智库核心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应该重点培育和提升智库的核心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持续积累、广泛交流。针对智库研究,我国应该坚持政策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外与国内相结合。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13)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黄开木

互动环节中,观众就智库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新型智库的判断等问题与嘉宾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中外智库专家畅谈新型智库建设(图14)

(来源:紫金传媒智库微信公众号,2015年11月12日)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