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中国共产党安全观的百年考察”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时间:2021-05-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近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共产党安全观的百年考察”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会议旨在总结、运用党在不同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为科学研判国内外重大风险挑战提供重要启迪,是同济大学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的一次重要学术研讨会。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陆居怡主持开幕式。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分别做主旨发言。《教学与研究》杂志编审李文苓主持主旨发言。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作会议总结。

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和教师与会,围绕“中国共产党安全观的百年考察”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探讨。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方守恩表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其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阔,其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些深刻变化,向我们提出了值得关注和有待研究的系列课题。因此,基于中国共产党安全观的百年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新阶段新格局下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

闵辉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次研讨会以“中国共产党安全观的百年考察”为主题,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应对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社会风险、生态风险、外部风险的历史和经验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对于进一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认清国家安全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炳林在线上做题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奋起的宝贵经验”的主旨发言。他提出,总结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上是如何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处理好安全问题,对于今天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能够从失误、教训当中汲取宝贵经验,得到有益启示,最重要的是在三大问题上获得了宝贵经验:一是如何对待武装;二是如何建设党;三是如何真正从实际出发,开辟新道路。

骆郁廷做题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安全观”的主旨发言。他认为,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是人民安全的根本,是一切安全的前提。探索加强和改进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我们实践党的政治安全观,要突出政治安全的重点,筑牢政治安全的防线,夯实全民安全的基础,巩固网络安全的阵地。

中国共产党总能在关键的历史时期转危为安,是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准确判断,并制定符合时代和形势发展的战略决策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新平、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慧、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经纬、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公龙分别做第一阶段主题发言,《文汇报》理论部主任杨逸淇主持第一阶段主题发言。

张新平表示,对国际局势的准确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战略的基本前提。正确的战略是建立在对我们国家、我们党所处时代和形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中国的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百年党史研究不仅要考察国内问题,也要考察和关注中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国际形势变化。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当中,中国共产党总能在关键的历史时期转危为安,通过艰苦曲折的奋斗最终创造辉煌、走向成功,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内发展形势的战略。

董慧认为,十九大报告首次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确定为14条基本方略之一,就意味着中央从顶层设计层面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最大限度地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水平。“安全”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主题,既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

吴宏政表示,“安全观”意味着安全是一种思想观念,人类通过思想活动来确立安全的根基,如果讨论“安全”,可以从个体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直至世界安全的层面来探讨。此前很多哲学家在探讨世界安全的时候,其最终指向是人类永久和平。事实上,只有建立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个体安全、国家安全、世界安全才有可能实现。

刘经纬认为,生态安全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话题,同时,传统生态安全观也不断发展变化。当前我国的生态安全观体现为,在国际生态安全观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在国内生态安全观上,以生命共同体理论为核心。在生态建设观上,以美丽中国为目标。在生态治理观上,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核心。

王公龙表示,学习党史就要立足于新的历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一是理论创新与改造,二是把握历史机遇、保持历史主动。能否把握历史机遇,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把握机遇中铸就历史伟业。纵观百年党史,之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主动,就是在于把握住了历史机遇。进入新发展阶段,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中,我们要把握战略机遇期,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新征程中我们要提高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把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春晖、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万立明分别做第二阶段主题发言。《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副主编张永平主持第二阶段主题发言。

赵庆寺表示,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以总体安全观、系统论思维、总体性方法,应对外部各种风险挑战。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提高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把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张士海认为,百年来党的历史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发展中加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推动中国的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之下,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同样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燕连福表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安全问题”“学风建设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百年来党的学风建设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总结或梳理。

王刚认为,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党是在内忧外患当中诞生,在磨难挫折当中成长起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重大风险。在应对各种重大政治风险中,中国共产党有五个基本经验,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是审慎决策,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五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戴锐表示,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百年风险挑战历程,在革命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危中求安的使命责任意识,认识到国家安危是基于人民的生存状态,强调党和人民军队不惧牺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共产党将安全作为国家发展最核心的主题之一。国内各领域改革的有力推进旨在打破旧的格局、寻求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其基本逻辑在于:人民安危是安危关系的中心,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安危关系有着决定性意义。在新形势下亟须对全党全国实施新的安全观教育。

王智认为,对于推进党的事业来说,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阶段性的转危为安和化险为夷。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应对中国的国家危机、民族危机、文化危机、革命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这涉及对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判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对危机的应对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李春晖表示,在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的过程中,特别是应对国家政治安全风险过程中,我们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民族平等,三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重视予以我们的启示是,政治安全是根本。我们要走的一条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万立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金融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安全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工作,他围绕金融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也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部署,推进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时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建设。习近平金融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一是开展国际合作,建立金融安全网络;二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金融安全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作用;四是维护金融安全,需要多管齐下。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国家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

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徐庆生,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亓光,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史家亮,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红娟,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李国泉,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副书记、副教授刘海泉,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珊分别做第三阶段主题发言。《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曹泳鑫主持第三阶段主题发言。

徐庆生表示,从国家安全发展的视角深化思政课的认识,对于我们推进新阶段思政课改革建设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的建设发展史,是国家安全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的角度看,思政课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者、接班人的需要、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

魏传光认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风险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渐认识到当前中国社会风险是一种多重的复合型风险类型,而且能够愈加灵活、成熟地运用一些方式方法去进行社会风险治理,在风险意识、反思能力、对于风险的调适能力、对社会发展的观念等方面都逐渐走向成熟。

亓光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国家政治安全建设尤为重要。面对国家政治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方案,将政治安全摆在了核心位置,即各类风险安全的问题都将以保障政治安全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我们要吸纳中国共产党百年迎战风险挑战的经验与智慧,不断提升政治安全意识,战胜政治风险。

史家亮认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所做出的重要判断。两个大局是坚持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而做出的科学决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就是百年未有大变局的重要内容。

陈红娟表示,近代中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实际面临了一场文化危机,在近代世界局势变迁中,儒家文化所承载的价值体系和政治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中国知识分子面临新型知识形态的冲击。正是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应对文化危机,而且解决社会危机。

李国泉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安全观是在百年党建历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如今,我们党提出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这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准确把握,对社会发展的总体逻辑的准确把握。

刘顺表示,当今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政治风险呈现出隐蔽性、多元性、致命性的特点,应对和防范复杂性的政治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发展环境,我们要一步提高政治能力,统筹安排、安全发展。

刘海泉认为,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面对的时代主题一直在发生变化,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历史发展方向的选择。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判断之下,党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任务。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判断之下,党带领人民坚持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魏珊提出,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反映出安全观念上的巨大转变。粮食短缺、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经济、社会和环境安全事务领域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加凸显。非传统安全呈现出主体的多样性、威胁来源的复杂性,跨国性、蔓延性等特点。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亟需进一步拓展对非传统安全合作议题的深度研究。

徐蓉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维护国家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更为复杂,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完善国家安全的工作机制,总揽全局、统领各方、赢得主动,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才能有效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只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善于从党在不同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才能真正化危为安,从而有效保障国家利益并维护人民利益。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理论与实践,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意义尤其重大。

与会专家学者均表示,此次研讨会着重探讨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从而更好防范和化解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这对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责编:禹瑞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