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新闻

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成立,光明系智库再添新成员

时间:2015-12-07 来源:湖南智库网 作者:王琳

12月2日上午,“十三五”规划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讨会在光明日报社举行,会上,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副总编辑李春林,与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巡视员林家彬、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曾业松等十余位知名专家,共同见证了“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的成立。

这意味着在继光明智库、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之后,光明智库系列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中心?

何东平总编辑在致辞中表示,开展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开展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优良学风和服务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式。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成立“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是对光明日报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优良家风”的继承,是立足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基本工作思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光明日报不仅有这个实力与条件,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李春林副总编辑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光明日报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智库化办报,一方面致力于凝聚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智库载体,另一方面致力于更好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希望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能搭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一个沟通的渠道,借助《光明日报》的影响力引导大众形成对公共政策的理性态度,通过信息分享、思想对话、情感交流,促进决策部门更全面地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对推动我国城乡建设走向更全面和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了回应这一时代需求,我们成立了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

这个中心未来要做哪些工作?

城乡调查研究中心将在中宣部等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依托光明日报各地记者站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广泛联系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及相关省市地方政府、重要企业等,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新型城镇化”“文化强国”“生态文明建设”“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传统村落保护”等为基本指南,建立一个集调查、研究、发布、决策咨询、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调研平台和新型智库。

目前,中心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开展年度大型主题调研、建设中心数据库、发布系列调研报告及指数排名、报送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建立光明日报地方调研基地、承接各类调研和咨询任务、主办智库论坛等。

希望把它建成一个及时反映报道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引导社会舆情健康发展的公共文化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基于调查研究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咨询研究服务的智库平台。

今天的论坛还有哪些精彩的观点?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  在当下众多需要协调的关系中,城乡问题首当其冲,也是一个老大难。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四大战略布局”的新精神和新部署,对其不符合“协调发展” 的部分进行修正和调整,对其相符合的加以肯定和发扬,不仅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可以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质量。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已鲜明地表现出来,在新时期的形势下,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促进中国经济宏观“双中高”发展,都需要更多有力的智力支持,成立城乡调查研究中心就是很好的探索。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处长范毅:  应该促进城市新城老城协调发展,对农村来讲,要不要把农村建设的跟城市一样呢?城乡一体化不要搞城乡建设一体化,也要保留差异化,乡村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和风貌,城市的资源不仅是物质资源向农村延伸,还应该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来源: 光明网 ,2015年12月3日 )

(编辑:内容管理员002)